第230章(2 / 4)
男人建功立业,哥儿装个肚子疼就可以征服这个男人。
第126章
皇帝在封赏赵疏桐前, 把赵疏桐叫到了御书房,夸奖了赵疏桐这些年的功绩。
“这大齐盛世,都是爱卿的功劳。如果没有爱卿在, 大齐又会是另一个景象, 百姓也不能安居乐业。”
“皇上言重了, 臣只会找种子研究种地的方法,大齐盛世是皇上、文武百官和大齐百姓共同奋斗的结果, 臣还要感谢皇上您给了臣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臣能够为盛世的出现添砖加瓦。”赵疏桐很官方地回禀道,盛世缔造者这个功劳,他可不敢领。
赵疏桐说的谦虚,但是皇上自己心里明白,赵疏桐所作所为绝不是添砖加瓦, 没有赵疏桐找来的这些金贵粮食, 就绝没有今天的大齐。
高产作物虽然只是个契机, 但只有百姓能吃饱饭,国家才会安定下来,国家安定了就有人手做更多的事情, 创造更多的财富。
虽说粮食有了剩余,百姓都能吃饱饭后, 就会有更高的追求,不再种地的人会增加, 人员流动变大, 人口管理压力增大。皇帝已经看到了盛世之下隐藏的诸多挑战,但是年富力强的他并不畏惧这些。
他这一代做不到的事情,也许他的子孙能帮他做到。
与其说是他给了赵疏桐展现自己的机会,不如机会都是赵疏桐自己创造的。
“爱卿去了工部, 在本职上可不要懈怠。”
赵疏桐知道皇上说的这个本职是指种地,“臣会肝脑涂地,报答皇上您的知遇之恩。”
皇上满意赵疏桐的态度,对给他封侯也没有了芥蒂。
赵疏桐身上的功劳巨大,即使他在弱化赵疏桐在民间的名声,但赵疏桐在百姓和学子中的声望依旧很高。在普通老百姓心中,不管龙椅上坐的是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的官就是好官,能让他们吃饱肚子的人就是好人。学生学子在未进入官场之前,大都保有一腔热血,对赵疏桐也很尊崇。皇上曾经有那么几个时候也忌惮过赵疏桐。
他观察了几年赵疏桐在甘陇县处理政事的手段。
↑返回顶部↑
第126章
皇帝在封赏赵疏桐前, 把赵疏桐叫到了御书房,夸奖了赵疏桐这些年的功绩。
“这大齐盛世,都是爱卿的功劳。如果没有爱卿在, 大齐又会是另一个景象, 百姓也不能安居乐业。”
“皇上言重了, 臣只会找种子研究种地的方法,大齐盛世是皇上、文武百官和大齐百姓共同奋斗的结果, 臣还要感谢皇上您给了臣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臣能够为盛世的出现添砖加瓦。”赵疏桐很官方地回禀道,盛世缔造者这个功劳,他可不敢领。
赵疏桐说的谦虚,但是皇上自己心里明白,赵疏桐所作所为绝不是添砖加瓦, 没有赵疏桐找来的这些金贵粮食, 就绝没有今天的大齐。
高产作物虽然只是个契机, 但只有百姓能吃饱饭,国家才会安定下来,国家安定了就有人手做更多的事情, 创造更多的财富。
虽说粮食有了剩余,百姓都能吃饱饭后, 就会有更高的追求,不再种地的人会增加, 人员流动变大, 人口管理压力增大。皇帝已经看到了盛世之下隐藏的诸多挑战,但是年富力强的他并不畏惧这些。
他这一代做不到的事情,也许他的子孙能帮他做到。
与其说是他给了赵疏桐展现自己的机会,不如机会都是赵疏桐自己创造的。
“爱卿去了工部, 在本职上可不要懈怠。”
赵疏桐知道皇上说的这个本职是指种地,“臣会肝脑涂地,报答皇上您的知遇之恩。”
皇上满意赵疏桐的态度,对给他封侯也没有了芥蒂。
赵疏桐身上的功劳巨大,即使他在弱化赵疏桐在民间的名声,但赵疏桐在百姓和学子中的声望依旧很高。在普通老百姓心中,不管龙椅上坐的是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的官就是好官,能让他们吃饱肚子的人就是好人。学生学子在未进入官场之前,大都保有一腔热血,对赵疏桐也很尊崇。皇上曾经有那么几个时候也忌惮过赵疏桐。
他观察了几年赵疏桐在甘陇县处理政事的手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