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2 / 4)
原本在他们的设想中,把北戎赶出边疆已经是终极目标,拿下鹿城已经出乎意料,现在戚将军说还可以拿下整个北戎?
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为了退不退兵这事儿,朝廷百官吵了很久。
毕竟打战就要烧钱,燧发枪队尤其烧钱,如果真能拿下北戎还好,拿不下就是两败俱伤。
在此情况下,太子舌战群雄,力排众议支持戚将军的决定。
他之所以这么做,并非纯粹出自于私心,而是分析形势和敌我力量才这么做,然而有保守的老臣,因担心朝廷被拖垮,在朝上公然怒斥他公私不分,还拿两人的关系说事儿,搞得太子十分没脸。
太子要不是看在老臣忠心耿耿的份上,差点就直接发火。
吵来吵去,最终皇帝拍板。
皇帝是一位明君,作为明君就想干大事儿。他觉得太子和戚司组合非常好,未来拿下北戎的可能性很高,等太子登基,以后大禹必然名扬天下。
他自己在任的时候,为什么不创造一定的功绩呢?
如果能在自己任上拿下北戎,以后在历史长河中,自己也会是名流千古的明君!有了如此想法,皇帝便让戚司继续攻打北戎。
在皇帝和太子的压迫下,朝廷反对的声音少了许多,而戚司也不负众望,带兵连续拿下几城,又拿下南都。
这下子朝中也闭了嘴。
然而到了南都后,北戎反扑得厉害,战况胶着,没有进度,朝廷有的人便觉得够了,可以了,该回来了。
皇帝和太子也很忧心,经常书信来往,打听前方战况。
↑返回顶部↑
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为了退不退兵这事儿,朝廷百官吵了很久。
毕竟打战就要烧钱,燧发枪队尤其烧钱,如果真能拿下北戎还好,拿不下就是两败俱伤。
在此情况下,太子舌战群雄,力排众议支持戚将军的决定。
他之所以这么做,并非纯粹出自于私心,而是分析形势和敌我力量才这么做,然而有保守的老臣,因担心朝廷被拖垮,在朝上公然怒斥他公私不分,还拿两人的关系说事儿,搞得太子十分没脸。
太子要不是看在老臣忠心耿耿的份上,差点就直接发火。
吵来吵去,最终皇帝拍板。
皇帝是一位明君,作为明君就想干大事儿。他觉得太子和戚司组合非常好,未来拿下北戎的可能性很高,等太子登基,以后大禹必然名扬天下。
他自己在任的时候,为什么不创造一定的功绩呢?
如果能在自己任上拿下北戎,以后在历史长河中,自己也会是名流千古的明君!有了如此想法,皇帝便让戚司继续攻打北戎。
在皇帝和太子的压迫下,朝廷反对的声音少了许多,而戚司也不负众望,带兵连续拿下几城,又拿下南都。
这下子朝中也闭了嘴。
然而到了南都后,北戎反扑得厉害,战况胶着,没有进度,朝廷有的人便觉得够了,可以了,该回来了。
皇帝和太子也很忧心,经常书信来往,打听前方战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