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1 / 4)
他可以护住郑云回一时,却不可以护住郑云回一世。
更重要的是,郑云回自己要担得起这个国朝。
因此,他数番深思熟虑,才提出了设立三师、推举出最合适的三师人选。
当时围在郑云回身边的,都是久经朝堂浸淫的人,哪一个都是人精,也都经历过无数波澜动荡,自然明白汪印的意思,便更为动容。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便越发觉得汪印拥立郑云回,不仅仅是出于至亲后辈的考虑,更是想到了国朝的将来。
宣政殿中的许多官员都在疑惑,为什么居功至伟的汪印并没能成为三师,却不知道这是汪印避之不及的事情。
人与人所求,差别就这么大。
且不管朝中的官员有如何想法,齐瞻竹和汤源出列接受任命,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心力支持郑云回这个皇帝。
有了这两大国公勋贵的支持,可见郑云回这个皇位能坐得稳当一些了。
三师的人选,是皇上所下的第一道皇令,不给殿中官员过多思虑的时间,郑云回紧接着就说了第二道皇令。
这第二道皇令,几乎让安静的宣政殿沸腾起来了。
第1608章 封功论赏
郑云回所下的第二道皇令,不再是任命的皇令,也不是什么问罪追责的皇令,而是一道封赏的皇令。
最先封赏的,是奋力抗击大雍入侵的士兵将领们。
封在雁州大战中牺牲的仪鸾卫大将军宋定边为兵马总管,追赠司徒,定谥为“勇”,并优待其家族子弟,三代可荫封出仕;
↑返回顶部↑
更重要的是,郑云回自己要担得起这个国朝。
因此,他数番深思熟虑,才提出了设立三师、推举出最合适的三师人选。
当时围在郑云回身边的,都是久经朝堂浸淫的人,哪一个都是人精,也都经历过无数波澜动荡,自然明白汪印的意思,便更为动容。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便越发觉得汪印拥立郑云回,不仅仅是出于至亲后辈的考虑,更是想到了国朝的将来。
宣政殿中的许多官员都在疑惑,为什么居功至伟的汪印并没能成为三师,却不知道这是汪印避之不及的事情。
人与人所求,差别就这么大。
且不管朝中的官员有如何想法,齐瞻竹和汤源出列接受任命,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心力支持郑云回这个皇帝。
有了这两大国公勋贵的支持,可见郑云回这个皇位能坐得稳当一些了。
三师的人选,是皇上所下的第一道皇令,不给殿中官员过多思虑的时间,郑云回紧接着就说了第二道皇令。
这第二道皇令,几乎让安静的宣政殿沸腾起来了。
第1608章 封功论赏
郑云回所下的第二道皇令,不再是任命的皇令,也不是什么问罪追责的皇令,而是一道封赏的皇令。
最先封赏的,是奋力抗击大雍入侵的士兵将领们。
封在雁州大战中牺牲的仪鸾卫大将军宋定边为兵马总管,追赠司徒,定谥为“勇”,并优待其家族子弟,三代可荫封出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