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3 / 3)
这个态度,是感激永昭帝的知遇之恩,是报答君主引为肱骨之之情,也是尽忠作为臣子之责。
所以,这将近二十年来,半令统领着缇事厂,尽心尽力为皇上办事,不管旁人怎么看待,在半令的心里,这就是君臣相得。
过去的缇事厂督主如日中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因为救驾的功绩,也是因为这种君臣相得。
半令必定是受限于这种君臣相得,才会作出一次次的妥协和错误的判断,最后才会身死。
至于今生……
这一生半令没有死在永昭二十一年,而是一直还活着,也因为她今生与他关系亲密至极,能够陪伴在身边,与他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因而她也比前世看得更加清楚。
她早已经看出,这种君臣相得,早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有了变数。
从半令违背了永昭帝的心意暗中救下了曲公度就能看得出来,随后这些变数越来越多,君臣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多。
半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认同永昭帝、并且违背永昭帝之意的呢?叶绥也不知道了,但是她可以肯定的就是半令和永昭帝这两个人越走越远,两个人不在一条道上。
把帝王和臣子两个人放在一起说走同一条道,这或许有些奇怪,但实情就是这样。
永昭帝是大安朝的帝王,执掌着整个国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任何人与其走了不一样的道,最后都是被忌而诛之。
不过,他和其它被永昭帝所忌惮、所诛杀的人不一样,半令有莫大的本事,某些时候甚至能够与永昭帝对抗、相持。 ↑返回顶部↑
所以,这将近二十年来,半令统领着缇事厂,尽心尽力为皇上办事,不管旁人怎么看待,在半令的心里,这就是君臣相得。
过去的缇事厂督主如日中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因为救驾的功绩,也是因为这种君臣相得。
半令必定是受限于这种君臣相得,才会作出一次次的妥协和错误的判断,最后才会身死。
至于今生……
这一生半令没有死在永昭二十一年,而是一直还活着,也因为她今生与他关系亲密至极,能够陪伴在身边,与他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因而她也比前世看得更加清楚。
她早已经看出,这种君臣相得,早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有了变数。
从半令违背了永昭帝的心意暗中救下了曲公度就能看得出来,随后这些变数越来越多,君臣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多。
半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认同永昭帝、并且违背永昭帝之意的呢?叶绥也不知道了,但是她可以肯定的就是半令和永昭帝这两个人越走越远,两个人不在一条道上。
把帝王和臣子两个人放在一起说走同一条道,这或许有些奇怪,但实情就是这样。
永昭帝是大安朝的帝王,执掌着整个国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任何人与其走了不一样的道,最后都是被忌而诛之。
不过,他和其它被永昭帝所忌惮、所诛杀的人不一样,半令有莫大的本事,某些时候甚至能够与永昭帝对抗、相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