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林海颇有些困惑地上了车,他带着一百多万回了广州,找供货商谈判货款的事,没想到那些人都说不急,他逼问了老胡,老胡这才跟他说有个人把他的“债”务全买下了。

  周林海跟买下他债务的人联系,对方自称姓董,“我是老矫的朋友,你也是老矫的朋友,我们自然也是朋友了!”

  周林海提出想要见她,她很痛快地答应了,但表示自己在南非,希望周林海去南非见她,同时还发给周林海一份“购物清单”,让周林海帮忙“进货”。

  周林海亲自押着这一批货到了“南非”没想到董老板却回国了?

  这什么路数?耍他玩吗?

  第115章 邮寄

  在非洲发财的中国人, 大部分是温州人,北方人很少,孙杰就是温州人, 周林海也是跟温州商人打过交道的, 知道他们的路数, 提起几个商圈有些名气有几面之缘的名字,果然孙杰跟他们也算是熟悉, 跟其中的一个甚至是亲戚。

  “你原来是走俄罗斯那条线的吧?俄罗斯那条线确实不错,我有个老乡也在做。”孙杰也提了一个名字,周林海也认识。

  中国人的“情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你是我朋友的朋友, 也算我半个朋友, 要是一起喝过酒,那就是我的整个朋友了。

  孙杰带着周林海到了当地酒吧,意外发现这里面有三分之一的酒是中国的, 孙杰要了两瓶青岛啤酒,一份炸洋葱圈,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周林海当过兵, 孙杰也当过兵,更得互相敬一杯酒了, 提起之后的境遇也是各有不同。

  孙杰因为家里的生意失败,不得不带着仅有的积蓄到非洲闯荡, 一样是有赚有赔, 在最惨的时候遇见了董姐,董姐拉了他一把,这才有了他的今天,“远的不说, 开普顿到坦桑尼亚,华人圈子里提我董姐的名字绝对好使。”

  他用南方口音说“东北话”的语气十分有趣,周林海憋不住笑了,“你认识多少东北人啊,这口音都学杂了。”

  “做生意的,口音不杂能是做生意吗?”

  通过孙杰,周林海对董姐有了些许的了解,董姐应该有四十多将近五十,人长得漂亮,入行早,经商的年头多,人脉很广,不光是在非洲有生意,在很多国家都有生意,不过这两年跟着丈夫转做实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