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出版社,印刷厂,酒楼,总共这么三家。”路妈妈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可以说是相当了解。

  学校还开酒楼,别觉得好笑,只要地理位置好,有沿街的门面,怎么就不能开。开一家酒楼对外营业,领导招待客人还能签单,提前定座点菜,不比去外头方便。

  出版社印刷厂倒属于校办企业的标配,当然,说是社说是厂,规模都极小。出版社小到就小猫二三只,负责出版校办期刊,给老师下任务,每个班都得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交钱订阅。

  “这事老师和学生都不高兴,印刷厂还能在外头揽点活,出版社是完全靠学校养着。”路妈妈苦笑,出版社的总编是校长的亲弟弟,这也是出版社存在的理由。

  印刷厂的厂长是副校长的小舅子,为人比总编灵活一点,但也和总编一样喜欢摆关系户的谱。总之舒雨听完,陪着路妈妈苦笑,这关系真是够复杂的。也总算理解了路妈妈的担心,抢功什么的根本不是担心,而是必然嘛。

  “我原本是想,挂靠着出版社,然后找学校业务能力强的老师编撰辅导书,最后以学校的名义请一些中学的校长或是老师过来宣传宣传。”通过宣传,让老师对学生直接 ,显然是最有效果的。再说只要教辅书的质量好,老师 起来不会有任何压力。

  这个方法,路妈妈肯定得让出一部分利益,因为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想保住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也需要领导的大气。

  而中间路妈妈即得出力又得垫钱,最后的结果还不好说,不是教辅书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制度怎么解读都可以,万一领导反悔路妈妈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说签协议,这个时代跟机关单位签协议,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愿意遵守没协议人家也会遵守,不愿意遵守协议就是一张草纸,说撕就撕。

  问问早期的民营企业家就知道,一肚子烂帐,翻出来都嫌酸。只能说国家往市场经济转换的时候,无论思维还是制度,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处在这个过程中的人,被风浪扫到也就扫到了,这就是命。

  至于教辅书怎么编撰,舒雨就不打肿脸充胖子了,这方面人家路妈妈才是专业的。

  路妈妈也就是知道自己专业,该怎么去做教辅书,才会这么上心。不然告诉她现在服装行业暴利,她也就是羡慕一下,自己参与不进去,利润再高也没她什么事。

  至于说辞掉工作专门做生意这种事,这个时候的人还没那么大的胆子,得到了九十年代才开始有大量的公职人员下海潮。现在还是公职的天下,特别是社会地位和做生意的人完全不同,这个差距在目前来说,不是有钱可以弥补的。

  聊得差不多了,路晁送舒雨回招待所,约定了明天送他们上火车。

  回到招待所,金外公还等着她呢,看她回来赶紧问道:“你出主意就出主意,可千万别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