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米北麦,菌方种米、北方产麦,偏偏今年南涝北旱,两地遭灾,收成都不好,粮食严重短缺,粮食贩子天南地北的收粮,快急白头发了。

  罗琉玉也是幸运,种什么都赚,先前的稻子赶上丰收,除了自用和缴粮税外,大赚了一百多两,她也省下飙涨的粮价,不用买米。

  京城的田地税是一年一收,因此只需缴一次粮税,剩下的不管种什么都不用再缴税,这是皇上的德政。

  也就是说,油菜花、冬小麦全是赚的,扣掉种子钱和给耿家的粮食,光是种地就能赚进好几百两。

  谁想得到种地也能致富,遇到对的时机就是财源滚滚,泥土也能变黄金,五十亩的出产是江南米乡两百亩良田的两季收成,比铺子两年的租金还要多上两成,正好舒缓她经济上的窘迫。

  东北大旱,黄米、大豆、小麦等都歉收,也就马铃薯好一点,可是个头也比往年小。

  今年的稻子刚要下种,就指望冬小麦来补个空缺,因而面粉的价格偏高,一斤四十文、五十文都有人抢买,好一点的六十文也买不到,得看交情。

  京城里的面食类是一片看涨,不少撑不下的店家纷纷关门。

  而罗琉玉地里刚收上来的小麦属于中等品质,早有人开价一石四两银收购,预估要卖两千石左右,就有八千两的收入。

  难怪陆建生坐不住了,一打探到粮食的价格飙涨,马上想到罗琉玉,又马不停蹄地让人去打听她的庄子里种了什么,一听到是冬小麦,他的两眼就亮了,二话不说带人过来。

  而通风报信的便是与陆家沆瀣一气的蔡庄头,他虽然被发卖,但因为有银子,所以全家人自己赎了身,可赎完也没什么银两了,之后他四处打零工,日子过得不太好。

  因为有把主家的私产当自个儿的前科,他想再找庄头的工是不可能的了,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做过的事很快就传遍京城一带,没人会用叛主的下人,就怕成为第二个陈婉娘。

  蔡庄头四处钻营,可惜太好高骛远,零工不肯做,儿子、女儿又想吃好、住好的,他愁得一个头两个大,只好回头找上陆家二房。

  第四章 陆二老爷闹上门(2)

  “侄媳妇,今天我不是来跟你商量的,你肯我要搬粮,你不肯我也搬,我已经跟人说好了,有多少卖多少,买家等着收货呢。”陆建生的笑脸一收,露出狰狞面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