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2 / 3)
司马岳闻声看去,说话的人却是中书令何充。只见他朝同列的庾冰略一拱手,皮笑肉不笑地道:“庾大人,我说的可对?”
庾冰冷冷地看了何充一眼。这人虽是自己的妹夫,却处处与庾氏作对。
司马衍揉了揉眉心,道:“准奏。”他的目光缓缓掠过下面的朝臣,最后定在一人身上,问道:“陆卿,你可愿往?”
众人的目光也随之落在那人身上,却是散骑常侍陆堪。陆堪是吴郡本地士族,东吴名将陆逊的后人,前任司空陆玩之侄。刚刚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陆堪却一直保持缄默。虽然自晋室南渡以来,吴地本土士族很难真正掌握朝廷大政,就算是当初的司空陆玩,也被人玩笑为“替人看房梁”,但却正是由于其本土士族的身份,才能在王氏、庾氏这两家南渡士族之争中,保持超然的地位。
陆堪躬身道:“臣愿往。”
这日并无其他大事,朝会散了后,司马衍正要回后宫,却见常内侍匆匆走了过来,躬身道:“陛下,何中书请求独对。”
“哦,他还有什么事?”司马衍又揉了揉眉心。不知何故,这年他时常感到头晕眼花,道:“请他去御书房。”
等何充来到御书房的时候,司马衍已在书案后坐好了。何充行了礼,开门见山地道:“陛下,您还记得王敦之乱吗?”
司马衍悚然而惊。王敦之乱,正是晋室挥之不去的隐痛。
当年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在琅琊王氏的相助下,在江东站稳了脚跟,王氏权倾天下,建立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但随着时间流逝,司马睿不满王氏权力过大,便疏远了王导,重用刘隗、刁协等人,想从王氏手中收回权力。不料,王导的堂兄、荆州刺史王敦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一路顺流而下,势如破竹,打到建康,司马睿无奈,只得遣使向王敦求和,封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王敦回到武昌,遥控朝政,而当年年末,司马睿因为大权旁落,忧愤而死。
只听何充幽幽道:“如今的庾氏,与当年的王氏何等相似?庾稚恭坐镇武昌,手握兵权,庾季坚位于中枢,与其遥相呼应。唯一能制衡他们的,便是江州刺史王允之。”
司马衍揉揉眉心,道:“小舅还不至于像王敦一样吧?”
何充冷笑道:“难道陛下忘记当年之事了?”
司马衍抿了抿唇。他当然不会忘。苏峻之乱中,几位舅父均扔下他们母子,从建康逃走,最后害得母后受辱,愤而自杀,他自己被苏峻胁迫,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何充拱手道:“陛下,或许此次庾怿之举,庾季坚并不知情,但如果此次轻轻放过庾怿,必然助长庾氏野心。还请陛下三思。”
↑返回顶部↑
庾冰冷冷地看了何充一眼。这人虽是自己的妹夫,却处处与庾氏作对。
司马衍揉了揉眉心,道:“准奏。”他的目光缓缓掠过下面的朝臣,最后定在一人身上,问道:“陆卿,你可愿往?”
众人的目光也随之落在那人身上,却是散骑常侍陆堪。陆堪是吴郡本地士族,东吴名将陆逊的后人,前任司空陆玩之侄。刚刚朝堂上众人议论纷纷,陆堪却一直保持缄默。虽然自晋室南渡以来,吴地本土士族很难真正掌握朝廷大政,就算是当初的司空陆玩,也被人玩笑为“替人看房梁”,但却正是由于其本土士族的身份,才能在王氏、庾氏这两家南渡士族之争中,保持超然的地位。
陆堪躬身道:“臣愿往。”
这日并无其他大事,朝会散了后,司马衍正要回后宫,却见常内侍匆匆走了过来,躬身道:“陛下,何中书请求独对。”
“哦,他还有什么事?”司马衍又揉了揉眉心。不知何故,这年他时常感到头晕眼花,道:“请他去御书房。”
等何充来到御书房的时候,司马衍已在书案后坐好了。何充行了礼,开门见山地道:“陛下,您还记得王敦之乱吗?”
司马衍悚然而惊。王敦之乱,正是晋室挥之不去的隐痛。
当年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在琅琊王氏的相助下,在江东站稳了脚跟,王氏权倾天下,建立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但随着时间流逝,司马睿不满王氏权力过大,便疏远了王导,重用刘隗、刁协等人,想从王氏手中收回权力。不料,王导的堂兄、荆州刺史王敦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一路顺流而下,势如破竹,打到建康,司马睿无奈,只得遣使向王敦求和,封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江州牧。王敦回到武昌,遥控朝政,而当年年末,司马睿因为大权旁落,忧愤而死。
只听何充幽幽道:“如今的庾氏,与当年的王氏何等相似?庾稚恭坐镇武昌,手握兵权,庾季坚位于中枢,与其遥相呼应。唯一能制衡他们的,便是江州刺史王允之。”
司马衍揉揉眉心,道:“小舅还不至于像王敦一样吧?”
何充冷笑道:“难道陛下忘记当年之事了?”
司马衍抿了抿唇。他当然不会忘。苏峻之乱中,几位舅父均扔下他们母子,从建康逃走,最后害得母后受辱,愤而自杀,他自己被苏峻胁迫,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何充拱手道:“陛下,或许此次庾怿之举,庾季坚并不知情,但如果此次轻轻放过庾怿,必然助长庾氏野心。还请陛下三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