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了,在拿到原始资料以后,还是请专业人士做过精简和改进的,让整个造手纸的过程,更加方便和丝滑……

  其实这些民间技术,让真正的专家来做,也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有个时间和成本在里头。

  给于如意三十万,他两口子能美得一星期睡不着觉,但给专家三十万,专家只会把支票扔回来并且表示你侮辱了他的专业,或者内心冷笑着接下项目,然后让他的两个学生慢慢做。

  不过,再怎么改进,这迷你造纸厂的产量也是不高的:一天最多二十卷。

  质量也很一般,纸质有点粗,看着黄不拉叽的,倒是纯天然无染色了。

  司娓娓计算了下,按平均产量来的话,手纸是能保证全村人自给自足,还能略有富余了。

  这样的话,只要让一位老人来看着摊子,就能让造纸厂运转起来。

  至于说纸尿裤和卫生巾,因为住在村里,需要用到的女人都明智地囤一年用的,暂时没有用光的危险。比如说司娓娓,她趁双十一的时候就买足两大箱,足够用两年的,现在还剩下一年的用量。

  纸尿裤的话,目前村里就一家有个一岁的小婴儿,他家也囤了不少货,甚至还剩下不少几个月婴儿用的小号纸尿裤,为了跟唯一的老师搞好关系,李家媳妇已经送去给了方老师家,这样方老师的宝宝出生以后也不至于抓瞎,至于等这些东西都耗尽了……那只能回归原始办法用尿布了。

  当第二条船下水的时候,造纸厂的手纸已经积累了几大箱了。

  村民们这时候再也不用用个纸还精打细算了,而是刷上一个工分就能拿五大卷回去,舒畅!

  司娓娓这次再去,除了一位壮劳力,还带了一对手艺人老夫妻。

  这手艺人老赵头六十岁了,做得一手好木工,只是在现代家家户户都在家居城里买漂亮时新的成套家具了,他就闲下来了,进城也干过装修,挣下了钱回村盖了三层的小楼,也给大儿子在县城买了房娶了媳妇,小儿子呢,也三十岁了,让他进城吧,他还不进,非要在村里种土豆,说要当啥土豆大王……

  让给说亲吧,人家姑娘一听非得在老家种土豆,谁想吃这个苦啊,何况还得跟老人住一起?

  进城去小两口独自过活它不香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