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关键地带的防御工事,也得尽快修起来,别让那些流寇一点没阻碍地杀进来,村里这些可都是平安年月过来的,穿鞋的就怕不要命的……

  经济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原先村里人除了实在玩不了智能手机的老头老太太,大部人都用手机支付,手里的现金,扫吧扫吧,加起来不超过两百的。现在没了网络,手机不能支付了,现金支付也不太可能,老头老太太手里倒是有现金,可没法在村子里流通啊!

  至于金银什么的,更是不现实。

  最后一致商量决定,恢复几十年前那个记工分的办法。

  把多余的农作物卖给村里,能得工分,为村里干活比如管理记账,保安巡逻,修建工事,开荒管仓,也能算工分,同样的,如果想要得到村里的医疗服务,农具修理,粮食运输什么的,就需要花工分……

  工分每季统计,如果有历史纪录都是零工分或者是工分极少的就要受到警告,短期内能补起来的,可以既往不咎,如果还是不改的话,就要召开村民大会,研究对这家的惩罚。

  至于维护基础设施,眼下最要紧的就是他们村的水电。

  他们村幸好是用的太阳能发电站的电,这个小发电站目前在村西头,除了本村自用以外,还能分出一些电来供给电网,现在供给电网那一块是停了,不过能保证本村不停电,已经是很幸运了。而自来水是用电力抽取的山泉水,只要不停电,保证沟渠管路畅通就没问题。

  从前发电站是由镇上的电厂的技术员定期来维护的,现在没了技术员,只能让村里做过水电装修的几位老汉顶上,每天都去检查一番,尤其碰到极端天气,要做好保护发电板的措施。

  还有网络,村里这么些手机,路由器,总不能就当了摆设。上不了全国,全球的网,自己村子组个村域网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太少,懂怎么组网的只有司娓娓。而司娓娓身为村长还担着许多事儿,因此组网的事得利用空余时间,不能马上好。

  至于说外来人口,眼下是有五个古代人。

  这五个人也不可能让他们一直白住,正好村子里有几户孤寡老人过世后留下来的房子和地,没人继承就归了村里,收拾下也能住人,可以安排那一家四口过去住,如果他们愿意种地的话就分他们几亩地种。

  那个小姑娘也是一样,但不能把他们两边给安排到一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