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正的盈利都放在了商户身上,只有商人才会频繁地兑换金银, 需要便于携带的银票,也只有商人们会借贷。

  万老板不相信谢安澜做银行,就不放贷了。

  放贷是需要大量的金银做储备的, 他就不信谢安澜拿得出那么多金银。

  果然, 没多久, 进银行的商人们就主动问起了借贷一事。

  外面的钱庄当铺实行的都是九出十三归制, 不知王爷这新式钱庄的借贷方式如何。

  做银行当然避免不了这个,谢安澜早有考虑,并没有赚黑心钱的想法, 走正规的放贷方式。

  借多少是多少,利息根据借款的额度和时长还有市价的波动来算。

  当商人在银行的工人口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手都在轻微的发颤。

  太实惠了, 没有利滚利,也不倾家荡产要人命,即使短时间内还不上, 都还有可商量的余地。

  一些手头上并不宽裕的商人, 只觉得他们找到了他们的福音。

  银行开业当天就放了不少贷出去。

  并随着消息的扩散,到银行来的人越来越多,每天从天亮到天黑, 就不见人少过。

  一个月过去,谢安澜的银行不仅没有出现金银缺失的纰漏,反而越来越红火,甚至有不少外地的百姓和商户在呼吁,请宸王把银行也开到他们那儿去。

  三位老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谢安澜开业的一个月他们的生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甚至已经有不少商人主动拿着银票来兑换金银,转而存进谢安澜的银行。

  市面上对宸王发行的纸币也开始正式流行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