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1 / 3)
人往高处流,长生也不觉得自己如今改弦易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邺朝旧臣却不会这么想,方淮称帝后,便有不少老臣离京,与地方藩王凑在一起企图举事,只是不成气候罢了。
如今方淮离京,正是这些人的最佳时机,京师作为国朝首都,除了鲜明的政治意义,还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
只是这一切早就在方淮的预料中,方淮的长子方争胜留京,此子虽不过二十岁,但却靠着方淮留下的五千精兵,固守京城,抵御攻战十余次,未曾让外城一兵一卒踏入京师。
方争胜的出色表现,让长生和柳无益都松了一口气,也让跟随方淮的官员吃了一颗定心丸,继承人的优秀,也代表着方淮政权的活力和未来。
地方大员归附自长生开始,瑕省倒向方淮,接着被异族占领过的几个省份也纳入方淮羽翼之下。
长生不仅率先倒戈,还当了一把急先锋,跟随方淮安定天下。
方淮看到了长生在瑕省军方的影响力,哪怕他心再大,也不敢再将军权交给长生,程广因着伤病的缘故,也只是将他高高供起,并未给任何实职。
方淮领兵,长生负责战后的建设工作,算是官职最大的后勤官。
两年后,秦昕然生下一子,循着罗氏家训“格物致知,意诚心正”,长生给这个孩子取名罗正宁。
三年后,方淮一统天下,改国号为理,改元神寿。
长生也终于卸下旁的职务,回京入内阁,任内阁大学士,又兼户部尚书一职。
这次回京,一家人终于团聚,至此,长生也算放下心来,罗楚楚提了很久的心也终于能放下来。
神寿元年,新帝登基,开恩科,长生的好友赵临入京。
长生再次见到赵临,他已经由原来的偏偏美少年,长成了一个沉稳的俊美青年人。
一场战乱,秦如陌失去了消息,如今还能联系上的好友也就只有赵临了。
↑返回顶部↑
如今方淮离京,正是这些人的最佳时机,京师作为国朝首都,除了鲜明的政治意义,还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
只是这一切早就在方淮的预料中,方淮的长子方争胜留京,此子虽不过二十岁,但却靠着方淮留下的五千精兵,固守京城,抵御攻战十余次,未曾让外城一兵一卒踏入京师。
方争胜的出色表现,让长生和柳无益都松了一口气,也让跟随方淮的官员吃了一颗定心丸,继承人的优秀,也代表着方淮政权的活力和未来。
地方大员归附自长生开始,瑕省倒向方淮,接着被异族占领过的几个省份也纳入方淮羽翼之下。
长生不仅率先倒戈,还当了一把急先锋,跟随方淮安定天下。
方淮看到了长生在瑕省军方的影响力,哪怕他心再大,也不敢再将军权交给长生,程广因着伤病的缘故,也只是将他高高供起,并未给任何实职。
方淮领兵,长生负责战后的建设工作,算是官职最大的后勤官。
两年后,秦昕然生下一子,循着罗氏家训“格物致知,意诚心正”,长生给这个孩子取名罗正宁。
三年后,方淮一统天下,改国号为理,改元神寿。
长生也终于卸下旁的职务,回京入内阁,任内阁大学士,又兼户部尚书一职。
这次回京,一家人终于团聚,至此,长生也算放下心来,罗楚楚提了很久的心也终于能放下来。
神寿元年,新帝登基,开恩科,长生的好友赵临入京。
长生再次见到赵临,他已经由原来的偏偏美少年,长成了一个沉稳的俊美青年人。
一场战乱,秦如陌失去了消息,如今还能联系上的好友也就只有赵临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