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十二章 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

  2012年1月1日塔克拉玛干

  大戈壁滩,黄土连连,满目沉沙,除了蓝天,就是戈壁,没有一棵草,一条溪,生命的痕迹荒芜到让人心碎。

  黄土地上,两个人驻足远望着远处的沙漠,一个年轻人,英俊帅气,脸上好像是用刀刻出的棱角分明,另一个人是个老太太,看着有80古稀,但是身子骨却还显得硬朗。

  “杨川,1980年,彭加木死在那里,1996年,余纯顺也出事了,难道你真的不怕死?”老太太叹了口气,看起来跟杨川熟稔得很。

  “怎么不怕?我很怕死!”杨川眼神黯淡了一下,好像黑暗中的烛火就要被风吹灭。“老师,您说人这一辈子,到底是为什么活呢?爱情?友情?名誉地位?生活享受?”

  “生活的意义,不在乎你的付出,在于你的感受!人活着其实就是活个感受!”

  “老师,这感受可真是很复杂的东西啊!”

  “杨川,你为了心爱的人,要替她死,可因此就放弃了跟她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你的感受无论如何也不会好!”

  “老师,我已经在北京的大觉寺留给赵可那份揭露我们两个之间最终谜底的信,麻烦你,明年这个时候,一定要去一趟,让她找到……”

  “你说很多遍了,我一定会去。”老太太露出不合时宜的一丝自信。“可是,你这么确定你一定会死?我知道国际象棋里,小兵一直往前走,走到最前方,就能变成王后。我一直在等着你隐藏到最后,变成王后,赢得这场棋局的那一天!”

  杨川突然坦然的甚至还带着一点害羞的笑了下,转移了话题。“老师,在《汉书?西域传》描述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罗布泊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因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另外,史书还记载了在4世纪的时候,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著名的探险家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着: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如今怎么会变得如此沧桑呢?”

  “是啊!可惜,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真正成为一个飞鸟都不敢穿越,寸草不生的死亡之地!”老太太再次叹了口气,露出一个学者特有的犹豫的眼神。

  “老师!在新疆若县志记载过:“一九六四年十月上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几天,在罗布泊地区荒原上,我空军巡场飞机意外发现了一群约一、二百人的国民党马步芳、马鸿奎余部残匪。三天后,这群游弋了十数年的匪徒被接出荒漠。”试想,如果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带,没有水草,没有野生动物,这帮残匪何以能在这里生存十多年呢?在去罗布泊的途中,很多探险队多次看到受惊吓后狂奔的野羊,多则数十只,少则三、五只。这说明,至少罗布泊附近还是有生命的。只是由于它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劣,而神话了罗布泊的禁地身份和可怕的地域特点。彭加木和余纯顺,两个著名的探险家,虽然都是在6月葬身罗布泊,但是6月季节是70度高温,无水,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所以,这所有的危险只是一个巧合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