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者年纪不大,三十左右岁的样子, 但是,挺秃然。他笑眯眯地自报家门, 主动握手:“您好您好,我是‘阳春巴人“, 本名巴晓峰,久仰大名!”

  自古文人多相轻,但时评圈也并非如此。同一个新闻源,不同的视角立意, 写出来的评论也大不相同,但有人能成大家,有人写了上百篇却依旧无名,说白了,还是笔力深浅和视角犀利与否的问题,所以这个圈子里,说服谁,就是真服谁,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名声,最能打。

  沙鸥客气地与他回握一下:“二十四,幸会。”

  “能和您一起参加这次交流会,荣幸之至!”巴晓峰寒暄后,稍显犹豫了一下,“那个......怎么称呼您?”

  众所周知,“二十四”是个笔名,而其人本名不详,那这种场合里,总不能冒失地称呼一声“二老师”吧?会被圈内封杀的吧?

  四老师?也不好,估计就是封杀期长短的区别。

  “别客气。”沙鸥说:“直呼我笔名就可以,都是同行,老师不敢当。”

  清清淡淡,礼貌中却透着疏离感,巴晓峰干笑两声,到底没敢喊他一声“二十四”,不过却请教了两句关于时评新闻源热度的问题,最后醍醐灌顶,满意而归。

  八点半,交流会正式开始。

  先是出版方主编做开场讲话,简述自家旗下的纸媒刊物自发行以来所走过的峥嵘历程,尤其重点介绍了各个时评专版的发展轨迹,沙鸥对此虽不关心,但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还是让他摊开笔记本,记录下了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和重要信息。

  起码比坐着发呆好一点。

  以专业交流为主旨的会议,没有那么多虚假冗长的仪式性环节,出版主编开场结束后,立刻进入全场交流时间,每年的这个环节,是沙鸥最费嗓子的时候,因为无论麦克风传递到会场的哪个角落,十个同行提问者中,有八个都是冲他来的。半天下来,礼仪人员给他的水杯里续了不下二十次热水,一杯浓茶喝到最后,味道已经和白水无异。

  终于等到上午的会程结束时,沙鸥的嗓子已经完全喑哑,再聊下去,估计该直接失声了。

  偏偏忘记带润喉糖。

  沙鸥叹气,喝掉水杯中最后一口温茶,起身离开座位,准备跟在大部队的最后,去指定餐厅吃会议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