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叶丝兰名下的几个公益组织, 秉承的理念也是差不多的, 她们鼓励学而有成的孩子尽量往外走,去更远的地方,去更大的舞台。

  只要他们站的更高就够了,因为,这些孩子走的每一步, 本身就是最好的反馈之一。

  他们将成为更年幼的孩子们向往的目标, 然后被模仿着, 再一步步往前走。

  杜行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就抱有相似的野心,他希望这三个女主的人设,能多少冲击到一些东西,然后,再惠泽到一些人。

  “这些年有很多粉丝来评论区问我,什么时候写新作品,近期有没有和谁的合作意向,一直在等新作品,当然,也有很多公众号唱衰,说我江郎才尽,或者又要卖弄情怀。”

  杜行作为一个成名多年的编剧,没少听各类嘲笑,甚至还被别人讽刺说他是夹带私货小能手,每次写的剧本,都在做作的摆弄一些妇人之仁。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别人指责自己夹带私货的评论,差点被气笑。

  杜行又不是翻译专业的译者,也不是什么纪录片的拍摄导演,他的文字和他的创作,本身就是出于杜行自己的思想世界,百分百他的“私货”,哪有夹带一说呢?

  他对这些并不太在意,继续愉快的输出私货。

  而真正让杜行意识到,他的一时私货,可能真的能改变别人的契机,则是他姐姐的孩子豆豆身边有个同学。

  因为他的文字收获了勇气,从施暴成性的父母身边逃出来,向学校和社会寻求帮助后,能有个安稳的生活环境,恢复正常的人生。

  “豆豆和那个孩子,去帮学校旁边的餐馆收盘子,然后拿工钱给我买了一个放钢笔的盒子。”

  这可能是杜行收到过,排名可以进入前五的礼物了,哪怕盒子和钢笔的价差悬殊,他也觉得这个盒子很宝贵。

  因为,那是个孩子抓住人生,努力往上走的感谢和回馈,仅此一份,不可替代。

  在场的朋友都是不差钱的,别说普通的钢笔盒子,就是镶钻或纯金的定制款也不在话下,可是,背后有故事的盒子,却是买不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