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2 / 3)
不过十一中的名气与五中来得不同。
五中因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优越的学生资源而人尽皆知,十一中则因其军事化的严格管理模式而家喻户晓。
这军事化管理不是信口胡说的,而是确有其事。
十一中地理位置偏僻,校区因此建的非常大,所有学生都采取住宿制,每隔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学生早上五点起床,五点半就要到教室集合早读,六点半出操晨跑,七点用完餐回到教室开始上课,晚自习直到十点四十分结束,十一点就统一熄灯禁电。
寝室里没有任何插座,不要说玩手机了,连吹头发都只能排队用走廊上挂着的公共吹风机。
因着这样近乎于苛刻的管理模式,十一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构成都是一年前、甚至两年前高考失利的复读生,来背水一战的。
十一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考上名牌大学但不满足,主动来复读的考生;有连专科都没考上,被家里送来复读的同学;也有像陆容予这样,因为其他各种原因而来的人。
在送她来十一中正式读书的前一天晚上,陆昱兴给她简单地介绍过这所学校,所以陆容予来的时候还算是有心理准备。
但当真正迈进这座威名赫赫的地方时,陆容予还是着实被震惊了一番。
新学校很气派,占地面积起码有五中的三倍大,绿化却不到五中的一半。高大的教学楼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前一幢楼的阴影把后一幢楼的光线遮得严严实实,离得近了,还能看见墙面上脱落的墙皮,露出一块块狰狞又恐怖的灰色,看得人汗毛不由自主地竖起。每一幢教学楼的每一层楼外,都贴着红底白字的横幅,写着诸如“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再苦再累不掉队,再坚再难不放弃”、“拼一份高一分,赢一分成终身”一类的标语。
明明营造的是一个励志向上的拼搏氛围,却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无边的压抑。
班主任架着一副红色框架眼镜,一身老套的职业装束,声音又尖又细,模式化地讲了几句话,就步履匆匆地把陆容予带进某幢楼的一间教室。
陆容予再一次被狠狠地震撼到了。
巨大黑板上方的白墙上贴着“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大红色标语,标语旁是一口钟和高考倒计时的数字。教室里除了书页翻动和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外,没有任何噪音,安静地令人发指。
按理来说,在这种环境下,两个人前后交错的脚步声是非常容易引起注意的,但直到陆容予从教室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旁,一路上都并没有一个人抬头。
↑返回顶部↑
五中因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优越的学生资源而人尽皆知,十一中则因其军事化的严格管理模式而家喻户晓。
这军事化管理不是信口胡说的,而是确有其事。
十一中地理位置偏僻,校区因此建的非常大,所有学生都采取住宿制,每隔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学生早上五点起床,五点半就要到教室集合早读,六点半出操晨跑,七点用完餐回到教室开始上课,晚自习直到十点四十分结束,十一点就统一熄灯禁电。
寝室里没有任何插座,不要说玩手机了,连吹头发都只能排队用走廊上挂着的公共吹风机。
因着这样近乎于苛刻的管理模式,十一中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构成都是一年前、甚至两年前高考失利的复读生,来背水一战的。
十一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考上名牌大学但不满足,主动来复读的考生;有连专科都没考上,被家里送来复读的同学;也有像陆容予这样,因为其他各种原因而来的人。
在送她来十一中正式读书的前一天晚上,陆昱兴给她简单地介绍过这所学校,所以陆容予来的时候还算是有心理准备。
但当真正迈进这座威名赫赫的地方时,陆容予还是着实被震惊了一番。
新学校很气派,占地面积起码有五中的三倍大,绿化却不到五中的一半。高大的教学楼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前一幢楼的阴影把后一幢楼的光线遮得严严实实,离得近了,还能看见墙面上脱落的墙皮,露出一块块狰狞又恐怖的灰色,看得人汗毛不由自主地竖起。每一幢教学楼的每一层楼外,都贴着红底白字的横幅,写着诸如“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再苦再累不掉队,再坚再难不放弃”、“拼一份高一分,赢一分成终身”一类的标语。
明明营造的是一个励志向上的拼搏氛围,却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无边的压抑。
班主任架着一副红色框架眼镜,一身老套的职业装束,声音又尖又细,模式化地讲了几句话,就步履匆匆地把陆容予带进某幢楼的一间教室。
陆容予再一次被狠狠地震撼到了。
巨大黑板上方的白墙上贴着“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大红色标语,标语旁是一口钟和高考倒计时的数字。教室里除了书页翻动和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外,没有任何噪音,安静地令人发指。
按理来说,在这种环境下,两个人前后交错的脚步声是非常容易引起注意的,但直到陆容予从教室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旁,一路上都并没有一个人抬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