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句话大概是说巫医在当时的鼎盛时期,传说是没有治不了的病,但是传说的成分略有夸张,而且随着时间的递增,巫医渐渐被汉家传统的医学所取代,逐渐的没落了,似乎只有在苗疆那种穷困之地才能留住一线希望。

  杨水生翻看着这本医书,不禁为巫医的没落而感到悲哀,历史长河漫漫,不知淘尽了多少传统文化,想当年盛极一时的巫医,如今却只能在传说中见到了。

  想到这里,杨水生不禁悲叹,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正统的汉家医学是否也会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而逐渐的走向没落,不过那一天恐怕很难到来,除非我们完全遗弃自己的文化,否非但凡是有一叶尚未凋落,这个文化就能长存不息。

  翻着翻着,杨水生的手忽然停住了,他的眼睛瞄到了南疆的蛊虫介绍。

  《诸病源候论·蛊毒候》里边记载过,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以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

  杨水生曾经对南疆的蛊虫略有耳闻,但是从没亲眼见过,他仔细的看了看书上对蛊虫的介绍,一般所指的都是寻常的毒蛇蜈蚣之类的常见毒虫。杨水生扫了一眼,他的眼睛忽然停在了一个从未见过的蛊虫上边。

  那种虫子的名字叫血蛊,是一种极难见到的蛊虫,通常只阴暗寒冷的丛林,尤其喜欢湿润的河边,平时附着在一些河边生长的活物当中,尤其喜欢附着在贝类生物上边,常人一旦不小心服食这类食物,就会被这种蛊虫寄生在身体里,终被吸食血气而亡。

  血蛊!

  “寄居人身,吸食鲜血!”杨水生看到这里心中暗暗的感到惊叹。根据书中的描述,他体内的怪虫显然就是书中记述的血蛊。

  可是杨水生心中忍不住产生了一丝疑惑,大河村的孩子确实是因为吃了河边的贝类而被寄居在体内的怪虫吸干了鲜血,可是那个杏林发现的女尸却是被怪物咬伤之后才死掉的,也就是说他们身上的血蛊都是通过那个怪物传播的。

  杨水生忽然想起来了那个怪物体内爬出的那条毒虫,这种毒虫无法脱离人体,一旦离开鲜血的温养,它们立刻就会化作一滩血水,难道那个怪物是……

  他的心中忽然产生了一种可怕的联想,他的目光立刻又放到了书上,眼睛不断的扫向下边的文字,里边的每一个字都证实了他的猜想,也让他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胆寒。

  血蛊幼虫时期寄居宿主体内,必须经历很漫长的时间才能生长,但是很多的宿主都无法提供这个生长环境。通常来讲,年龄越小的孩子对血蛊的成长最好,在这之后尤其是以留在胎中没有出声的婴儿为最佳。

  而长成的血蛊可以在通过人工养殖的方式成活,要准备一大盆鲜血,以人血为最佳。人工养殖的血蛊不能脱离鲜血,一旦离开了鲜血的能量供应,血蛊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

  已经寄生在宿主体内的血蛊通常不会离开宿主的体内,而且会通过一些血肉接触将血蛊传播到别人的体内。生长在体内的血蛊会吸食掉宿主体内的鲜血,一旦宿主死亡,血蛊会从体内钻出,然后分解成为血蛊的幼虫,寄居在河边的活物的身体上,然后进行新一轮的传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