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越州这片地界往南去是崇山峻岭,山岭之中多雾瘴,虫蛇鼠蚁滋生, 条件恶劣。在这里生活着南方蛮夷诸部。那些部落不服教化,各部落之间也会为了有限的食物和资源争斗不休,若遇到了灾害,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成帮结伙出山抢掠。

  自从南昭在越州设了州府,派了重兵把守南境,南蛮诸部才逐渐被打的怕了,轻易不敢出山滋事。南昭花了这么大力气不为别的,越州这里气候比江南更好,雨水丰沛,稻米一年能熟两季,还盛产茶叶。如果经营得当,或许能变成第二个鱼米之乡。

  符若初直到亲眼见了那一片片稻田,那满山的茶树,心内自然是更加羡慕。羡慕南昭得天独厚的领土,羡慕这里的百姓勤劳智慧。

  越州多山,不似江南平原。在这里种庄稼要开出梯田,每一层田地弯弯曲曲窄窄一条,如阶梯一样依次到山顶。山顶的土地也不浪费,有种茶树果树的。当地有句谚语,“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说的就是这里的山上都有泉水,从来不愁浇灌之事。

  在山顶随便一挖就能出泉水,一层层沿着梯田的沟渠向下浇灌,省时省力。比北方用水车引水,或是肩扛手提浇灌田地轻松简便太多。

  符若初注意到,在这里田间地头工作的多为女人和老弱,街面上摆摊子的也都是妇孺。青壮男子都不知去了何处?

  她不免好奇的问孟如川:“如川,这里怎么少见男子呢?莫不是男人都在学堂里读书?”

  孟如川以前来过越州,大致是知晓这边情况的,叹了一口气回答道:“越州征兵和徭役比江南腹地重,南境与南蛮诸部之间时有小规模的冲突,南昭驻军一直缺人,从未满编。还要不断修建、加强各种防御工事,徭役也很重。这些都需要男丁。我听说当地人为了逃避兵役和徭役,有钱的就拼命供男丁读书,没钱的家中生了男孩,养到十一二岁就销户送去庙里,出家了自然就断了世俗,以此逃避兵役徭役。实际上到了岁数,这些男子还是会偷偷娶妻生子。直到超过了兵役和徭役的上限年龄,这些男子才会还俗,各回各家。

  寺庙自然也不能白养着那么多人口,用了不少方法圈占了土地,或者是接受信徒举家‘捐献’的土地,自然不用纳税,让僧众耕作自给自足。所以越州这里虽然良田万顷,稻米能熟两季,赋税却远不及江南腹地。”

  符若初大致了解了情况之后,又去请教江咏歌:“江兄,越州这里的官员更亲哪一边?”

  江咏歌笑答:“越州的军权虽然握在摄政王手里,不过在这里当官太苦太难,会巴结人的早就去了江南富庶之地。如今这位府台是在朝中实在没有门路,才安稳的干了五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江兄以为这里当官难的症结是什么呢?”

  “南蛮骚扰,赋税难收。除了茶叶,也没什么能卖的东西,吃盐都要靠从沿海运输,比江南贵了不少。”

  “此地与巴蜀一代比起来,又如何呢?”

  “自然不如巴蜀那边,是南昭比较穷困的州府了。巴蜀那边连接着西南外邦,那些外邦常年高价购买我们南昭的物资,全都走巴蜀那条路运出去。而越州与巴蜀之间隔着重重大山,时不时南蛮从中作梗,根本走不通。”江咏歌有些疑惑道,“符老弟,你身为北燕人怎么这样关心越州的事情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