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家到来的时候,小胡父母喜气洋洋迎上来,口中喊着亲家母。

  陈桂花虽然是干娘,但陈红鸣结婚也不含糊,出手就是整套的金子,价值不菲。就是陈红鸣的父母也只拿彩礼中规中矩准备了些嫁妆,说起来,相较于胡家的彩礼,陈家准备的嫁妆有点寒酸了。

  因此虽然为了回避陈红鸣的亲生父母,陈桂花半点没插手陈红鸣亲事,只让林佩来帮忙,她则是胡家办婚礼当天才来渔北市。就是这样,陈桂花刚开始也不打算做主桌,怕陈红鸣父母心里不舒坦,但胡家和陈红鸣商量后,还是把她安排在了主桌。

  其实就胡家来说,他们还是更乐意和陈桂花当亲家。

  这倒不是因为觉得郑家有钱或是什么,而是不大喜欢陈家人的做派。按理说七八十年代能供闺女读书的人家不是什么重男轻女的家庭,但陈家不是这样,陈红鸣能读书是因为她奶奶疼她。

  陈红鸣奶奶生有三子儿女,子女都还算孝顺,因此私房钱多。陈红鸣是家里老幺,大概是因为投了她奶奶的缘,疼她疼得不得了,乐意拿私房钱给她交学费。她爹娘见此自然乐意,陈红鸣就这么念到了初三。

  初三那年,她奶奶吃果子的时候没注意,噎死了。奶奶死后陈红鸣没了庇佑,她爹娘本想让她退学,是她老师找上门,说中师不用学费还能拿奖学金,毕业了就有城镇户口,拿工资吃商品粮。

  当时距离中考只剩三个月,学费早就交了,不过花些生活费,她爹娘被老师说得心动就让她继续念了下来。

  当初陈红鸣考上中师,她爹娘也以她为荣过,到处跟人炫耀姑娘有本事,要当城里人了。那几年她回家都不用干活,照她娘的说法是,她以后要当城里人的,咋能干这些粗活?

  但得了好处总要还的,陈红鸣过了几年好日子,毕业后进了小学有了工作,就到她该还债的时候了。她刚进学校的时候工资低,一个月加上补贴才三十多一点,她爹娘要拿走一大半。

  等到年纪再大点,家里又给她张罗起亲事来,她爹娘觉得她读过书,又有铁饭碗,张口就找人要一千彩礼。

  那可是八十年代,普通人工资才三四十,一千块彩礼得掏空家底。但她爹娘觉得她不嫁人一个月能往家里拿二三十,一年就是两三百,五年就有一千了,要是没这么多彩礼,不如把她留到二十五六再嫁人。其实他们要不是怕姑娘过了二十五六不好嫁,也不会那么早给她张罗亲事。

  陈红鸣听得心寒,再加上她觉得老师工作枯燥无味,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她身边有人干个体户挣了不少钱,她就跟着下海了。

  她突然的离职打乱了她父母的计划,又不肯相亲,父母子女间关系一天比一天僵硬,到最后几乎决裂。直到这几年陈红鸣事业起来了,手里有钱了,她父母才低头,双方开始修复关系。

  陈红鸣不是喜欢诉苦的人,但她和小胡搞对象,谈到父母总会说起往事。她对父母还是有感情,提起过去只是叹气,觉得他们也有难处,但小胡听着就不乐意了,心里难免有微词,偶尔向父母透露些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