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换做别人开口,嫌此事棘手的赵祯,只怕还是倾向于沿用多年来的保守策略,但此话一旦出自小夫子之口,那严重程度可就大有不同了。

  并且,刚打过这场持续了近三年了伐夏战役,国力急需修养恢复,实在经不起第二个李元昊的折腾了。

  赵祯慎重道:“那依小夫子之见,当如何治理广南路的好?”

  “臣粗浅拙见,仅作抛砖引玉之效,还望陛下莫要见笑。”

  将北宋这段历史早忘得七七八八的陆辞,对不久后西南地区当真会出现一名叫侬智高的青年高举反宋旗帜、且结结实实地打下了好几座大宋城池之事,自是不得而知的。

  但他也早非十几年前初入仕途的人微言轻的小文官,有了辗转多地、亲历战事的丰富履历,梳理治夷之道,不说得心应手,也是颇有一些心得。

  尽管他的最终目的,是海外的广大疆域,但饭需一口一口吃,要想说服官家,当将重点先放在治理南疆上。

  只有将南疆治理好了,才有余力继续朝外开拓。

  “不妨参唐制,因其疆域,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为县,更小为洞,以此分类;再推其长雄者首领,籍其民为壮丁,以籓篱内部,障防外蛮……”陆辞徐徐道来:“同时以民官治理之,兵官镇压之,以诸峒财力养官军,以闵丁备招集驱使……”

  最要紧的,不外乎是将权利与义务摆明。

  之前是重心偏向北方,不得不对南端采取半放纵小动乱、半招抚当地土司,只求相安无事的政策。

  这样漫不经心的政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长久的。

  真正要加强联系,促进发展,单靠派去心不甘情不愿的选官是无济于事的,重点还是要让当地人参与进来。

  只有权利与义务同具,其他族群才有可能因共荣辱,而渐渐生出归属感来。

  赵祯很快听得入神,不时兴奋点头,每到激动处,还不顾形象地猛拍自己膝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