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这事,陶善行没回家,吃住都在书局,足有十几日,在二校结果出来时才回了趟家,还没歇上一天,就又被书局的人给叫了回去。

  终审出了问题。

  百态请来勘校书稿的都是佟水的老学究,大多都是读了一辈子书的秀才,不乏本身学识渊博者,这一审校出的问题,不在百态雕版上,而在监本上。

  官刻有误。

  这错误并不明显,极易被忽略。可文字之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无数文章笔墨,便因以误传误,导致最后流传后世的错误版本。陶善行身为书局之主,早有这层认知,当下便令暂停刻印,她亲自带着发现问题的老先生跑了趟翰明学院,先向宋先生求证此误。

  因事涉监本编撰失职失误,宋先生不敢怠慢,又请来山西几大学院的诸位老先生齐集翰明,翻经引据寻典,终是确认此为监本之误,几位老先生联名一封交给陶善行带去官学。

  如此一番波折,又去近十日。陶善行带着联名信赶至官学,然而官学并不承认地方考究,只认监本为模版。陶善行无奈,折回百态书局。

  至此,已到三月下旬,百态书局承诺的交货日近在眼前,下印迫在眉睫。

  “阿行,这该如何是好?”陶善文在书局坐立难安,“要不就按监本来印?”

  “那不是误人子弟?”陶善行盘腿坐在罗汉榻上,垂眸看着茶碗里的浮叶淡道。

  书印下去发放到各处,再想修订就难,便是官府出文,可多地交通不便,往来消息又难免传错,很难修正回收。

  比起陶善文的焦灼,她冷静非常。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要如何?”陶善文按案而坐。

  “找两个可靠的人,让他们拿着诸君的联名信前往京城,呈禀国子监,不,直接找国子监太慢,去找大哥。大哥是沈候门生,沈候贵为内阁首辅,对国子监有督导之责,我修书一封给大哥,让大哥请沈候出面,要更快些。”陶善行轻抚茶碗,边思忖边道。

  “进京一来一回,还要国子监发函?没有一个月回不来,怎么来得及?”陶善文着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