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安只是轻飘飘的说道:“我看好桓公。”

  桓温得到谢安,简直狂喜,将谢安封为司马。

  桓温看到谢安写的公文,很是欣赏,逢人就赞道:“这是安石(谢安的字)碎金啊。”用黄金来赞美谢安的文采。

  刚好有人送给桓温药材,有一味药材叫做远志。

  桓温就问谢安,“为何一根小草有远志这个名字?”

  一个嫉妒谢安的幕僚说道:“这还不简单,在山中的叫远志,出山的叫做小草。”以此来讽刺谢安“晚节不保”,半辈子清高,四十多岁了居然给桓温当幕僚。

  谢安老脸一红,但没有反驳,义无反顾的跟着桓温,为他出谋划策。桓温越发敬重谢安,视若珍宝。

  就在谢安辅佐之下,桓温第二次北伐,大胜,夺回了故都洛阳城!

  多年不见,洛阳城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周围农田荒芜,昔日天下最繁华之地,已经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形同鬼蜮。

  拿下洛阳城,城墙早就坍塌,四周都是平原,无险可守。

  更重要的是,和第一次北伐一样,深入敌国腹地,粮草是个大问题,桓温拿下洛阳城,只是象征性的意义,鼓舞大晋士气,为桓温脸上贴金而已。

  洛阳城已经死于战火之中,这是一座死城,拿下来也守不住,只是为桓温的战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任何实际上的意义。

  迫于粮食压力,桓温不久就带兵回到了大晋,只留下两千人看守洛阳——桓温明知这两千人会死,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

  他越来越像王敦了。

  这两千人居然在毫无支援的情况下苦守了八年,才被燕国所灭,洛阳再次落入敌国之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