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开始潘佳业不能能理解她的选择,尝了一次她做的酱,就赞不绝口,竖起了大拇指:“你做这个绝对可以!还缺钱吗?我可以投资。”民以食为天,他现在有钱了,吃的喝的用的都比之前高了不少,在这其中吃的花销是最大的,能挣钱了,这么辛苦,他要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去买,价格贵一些也没有关系,这个味道,绝对能赚钱。

  只可惜苏茴不需要,她手里也有足够的钱来运转。

  材料也不难,她用的材料都不是太罕见的,而且因为改革开放,这里的居民家家户户都养了不少的东西,还有养殖场,这些对于当地没有资本的人来说,是最容易发家致富的途径。

  各种蔬菜菜干类的也很简单,找一个附近的村子,下单子,只要给了定金,要什么他们就种什么。

  至于一些山货调料之类的,这里没有的话能通过火车运过来,运一次就能用很久。

  看到她捣鼓这东西,潘佳业也真正放心了,共事这么久对她的能力他也了解了,要是她再开一间服装厂他真担心,到时候那是她一个人做主的地方,肯定会更受她的重视,这边肯定会有影响的。

  现在那边是吃的东西,跟这边穿的搭不上边,他就彻底放心了。

  接到电话,另一头的张保国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一点也不意外,还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妈妈做酱做的那么好吃,现在生产出来了面要面向全国,不也是挺正常的嘛。

  苏茴想要的市场很大,可不仅仅只是全国,她专门调配的西方口味在他们这里受众不大,主要是为了国外。

  她的目标是,让“好味道”在国外超市上架。

  一来二去能够认识更多的人,想要买机器,想要买什么东西,也多一条路子。

  这时候万元户也慢慢的发酵了,在一些报纸上出现了万元户的说明,在特区,有各方投资商在,不怎么值钱,但是在别的地方,比如说首都那里,万元户出现是值得上报纸、全村轰动的大事件。

  用报纸的篇幅大肆报道了不少,就像李村所在的那地方,平静的宛如一滩死水,没有什么活力,要是突然之间有人说我有一万块的存款,是万元户,在大家一年只能挣个几十块的前提下,这一万块是多大的震撼?

  假设一年能够存五十,十年五百,一百年六千,对比一下,一万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当然值得大肆报道。

  送儿子去上学之后,苏仲独自一人来了,按照妹妹的地址去找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