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6 / 7)
子孙兴旺。
这五个人,日子都能过的去,单要评论个究竟,过的最差的是张菊。
她就和她男人老实下地干活挣工分。
跟她相对比,张兰的日子是过得比较好的。
虽然一开始,嫁的跟张菊一样,都是乡下的庄稼汉,还是同一个村的,但是后来,她男人有贵人相助,时不时会被叫去做零工,不一定每个月都有活,但是一年十二个月里,六个月是能保证的,加上离家里不是很远,每天早出晚归,攒下了不少钱财。
不过他们两口子都没有怎么花钱,因为他们想要把钱攒着,然后在镇上买个房子,不论地方大不大,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到时候能把户口迁移过去。
她男人不是没有做正式临时工的机会,但是每次都被卡在了户口这方面,然后跟机会失之交臂。
他们一直打听着镇上的房子,镇上的房子也很难得,很多人住的比他们乡下地方还要拥挤,十几二十个平方的地方,住了五六个人的情况并不罕见。
这些房子大都是厂里供的,大家也不会想着要去买,想买的话那价格可不低,而分的房子虽然地方不大,但那是免费的呀,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想要买也没有地方卖。
镇上说实在也不是很大,家家户户人口多,都不够住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卖掉?
他们就一边打听着消息,一边慢慢攒钱。
为了买房迁户口这个目标,就算家里的经济情况在她男人兄弟中是最宽裕的,却一点也不显眼,日子照旧过得紧巴巴。
好不容易,今年打听到有个老大爷,他有间十平米的旧房子要出售,这十平米分开前后两间,地方一眼就能看到头,但这房子能入户,价格因为房子破旧也还可以接受。
这个房子独门独户,有个二十多平米的院子,底部是砖,上面还是泥砖,顶上铺着瓦片,放到村里一点也不突兀的老房子,开价四百,砍价砍到了三百八。
如果是在村里自己建的话,估计也就两百多,大头都在底部的砖和屋顶的瓦,但没办法,就是县城的地之值钱,哪怕这么破旧了,房子还时不时的漏水。
↑返回顶部↑
这五个人,日子都能过的去,单要评论个究竟,过的最差的是张菊。
她就和她男人老实下地干活挣工分。
跟她相对比,张兰的日子是过得比较好的。
虽然一开始,嫁的跟张菊一样,都是乡下的庄稼汉,还是同一个村的,但是后来,她男人有贵人相助,时不时会被叫去做零工,不一定每个月都有活,但是一年十二个月里,六个月是能保证的,加上离家里不是很远,每天早出晚归,攒下了不少钱财。
不过他们两口子都没有怎么花钱,因为他们想要把钱攒着,然后在镇上买个房子,不论地方大不大,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到时候能把户口迁移过去。
她男人不是没有做正式临时工的机会,但是每次都被卡在了户口这方面,然后跟机会失之交臂。
他们一直打听着镇上的房子,镇上的房子也很难得,很多人住的比他们乡下地方还要拥挤,十几二十个平方的地方,住了五六个人的情况并不罕见。
这些房子大都是厂里供的,大家也不会想着要去买,想买的话那价格可不低,而分的房子虽然地方不大,但那是免费的呀,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想要买也没有地方卖。
镇上说实在也不是很大,家家户户人口多,都不够住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卖掉?
他们就一边打听着消息,一边慢慢攒钱。
为了买房迁户口这个目标,就算家里的经济情况在她男人兄弟中是最宽裕的,却一点也不显眼,日子照旧过得紧巴巴。
好不容易,今年打听到有个老大爷,他有间十平米的旧房子要出售,这十平米分开前后两间,地方一眼就能看到头,但这房子能入户,价格因为房子破旧也还可以接受。
这个房子独门独户,有个二十多平米的院子,底部是砖,上面还是泥砖,顶上铺着瓦片,放到村里一点也不突兀的老房子,开价四百,砍价砍到了三百八。
如果是在村里自己建的话,估计也就两百多,大头都在底部的砖和屋顶的瓦,但没办法,就是县城的地之值钱,哪怕这么破旧了,房子还时不时的漏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