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了,古建国同志没能在纺织厂有福利分房,跟他另有别的房产,完全不在乎这个名额而一直退让有关。

  但是,若不是厂里确实没有足够多的预算能盖出更多的住房分给职工,即便是古建国有再多的房产,不需要厂里为他解决住房问题,那也轮不上他一个副厂长把分房名额让来让去的不是。

  一个厂里连副厂长都要出面让福利房了,不正是也从侧面说明,这个厂子现在相当的捉襟见肘吗?

  纺织厂的效益不好,主要是因为它的负担太重了。而之所以会有这么重的负担,则跟现在的国有企业惯来的要对厂职工的生活大包大揽的惯例有关。

  一个国有工厂,它不但要负担所有员工的工资和工厂基本运营的成本,还要管着给工人们盖福利房,开办托儿所、幼儿园乃至小学中学和高中,供厂子弟们免费念书。

  加上职工医院是免费给大家看病的,又有大批退休工人的退休金需要支付,而同时厂里更是接收了大批接父母班进厂的工人,还要给他们发工资,种种的算下来,你说说这厂子的负担能不重吗?

  搁在过去,公有制独大,厂子就是负担再重,在只要生产出来东西就能变现的情况下,也是能负担得起的。

  但是,自打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后,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市场经济更加活跃,更加讲究竞争和效率。

  在人家别的工厂能提供质量更好选择更多且更便宜的货源的时候,你纺织厂还是固守着原来的那一套——

  因为厂里的负担重而不能给产品降价,没有价格优势。

  因为没有新的人才和技术引进,生产出来的还是十几年前流行的那些东西,不符合市场潮流。

  你说说,两相对比,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谁又会选择这又贵又不好的东西呢?

  长此以往,这样的厂子自然就会因效益不好而被淘汰了,且还是速度相当快的那种,越是保守固执,最后死的越快。

  要说纺织厂的情况其实已经是还算不错的了,有古建国一派的改革者在不断的做出努力,他们现在还不算是完全地被市场给淘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