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不是很厉害?”沈凌与有荣焉:“王先生说这回一定要压李先生一头,激的李先生又开始熬夜了。”

  “王钧宜和李懋……”孔墨竹忍不住扶额,突然又笑了:“我记得在琼州的时候,跟着你家庄户种地的可是李小子,怎的他们掉了个个儿?”

  “李懋那性子,无论做哪方面的科研都能做好,不过他自己更偏爱创造和设计,便进了物理所。”沈安侯心情激荡,连声音中都带着笑:“王钧宜虽然没那天分,却是极有耐心,而杂交水稻这事儿其实是水磨工夫。我条条框框都给他们做好了,只需寻找植株授粉育种不停重复下去,找到需要的品种就好。”

  话虽说的简单,但漫山遍野的找野生株种,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小心看护记录数据,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儿。这些枯燥到甚至看不出希望的工作,王钧宜始终没有一丝不耐,带着研究小组坚持了下来,终于让他们得到了这划时代的成果。

  “凌儿写信,告诉王钧宜,让他扩大实验田,稳定株种,摸索出最好的育种育苗方法。”沈安侯当机立断:“这事儿先别大肆宣扬,等三年后咱们做足了准备,再给天下人一个惊喜。”

  第277章 开疆扩土

  朝廷琐事众多,孔墨竹在蜀王府里蹭过午膳, 依依不舍的告辞离开。沈安侯再三叮嘱:“杂交水稻的事儿别往外说, 和程相爷交代一声就行,其余人必须保密。”

  “我知道了。”孔墨竹摆摆手,心中是满满的干劲, 亦有几分惭愧。当他们还在为权利而争斗的时候, 沈安侯始终没有停下为百姓谋福的脚步, 甚至连林菁和沈淑窈也一样, 根本没多计较个人得失,所思所想始终是改善民生。

  程铎被他拉到小黑屋里谈了一回心,家去后百感交集:“若是放在三年前,我对沈安侯是不服气的,可如今却是真被他折服了。光是这种粮食一道,他可救了多少百姓的性命!”

  宁国公主笑的柔和:“我尝听沈安侯有一句词,曰‘登高丘,望远海, 万里长城今何在。坐使神州竟陆沉, 夷甫诸人合葅醢。望远海,登高丘。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归枕蓬莱漱弱水,大观宇宙真蜉蝣。’或许这就是凡夫俗子与天降神人的差别吧。”

  “那老小子竟还有如此文采?”程铎扬眉:“我当他只爱大白话。”

  穆蓉大笑:“二十几年前,他可是靠着才名赢的天下士子之心的,多少名句佳作被人传唱,多少风流学子视他为榜样。”

  程铎想了想, 似乎真有些印象:“好像他还年年出门采风,各地乱跑的题词写诗?”

  穆蓉点头:“其实那时候他就开始布局了。在青州买地,和楚家合伙赚钱,低调的培养人手,又机缘巧合的交好了冉越,将秀川慢慢经营成自己的地盘。”

  “他运气倒是不错。”程铎虽然心服,口里还是要埋汰几句:“若非你暗中支持,他也没有今日的成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