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厚厚一本《建议书》,从如何确保读书人的地位谈起, 最终落点是考核与实践。程铎在家仔仔细细琢磨了三天, 最终确定大体上没什么毛病,就这么被沈淑窈忽悠着折腾起古代版“国考”来。

  沈安侯心领神会的在议事时表示了自己的“嫌弃”:“您知不知道这事儿多烦?现在南燮这边百姓吃饱穿暖又没什么动乱,有空有钱给我推广科学技术不好吗?”

  “你那些——”程铎本想说“奇淫巧技玩物丧志”, 好歹忍了一下:“虽说重要, 却不是重中之重。江山稳固靠的是什么?是手工匠人还是郎中大夫?还不是吏治清明!”

  沈安侯据理力争:“您老古板的思想该改一改了, 士农工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少了谁,这日子都没发过。我发展农业让百姓吃饱饭不重要?发展纺织业让大家有衣穿不重要?扩展医学救治人命不重要?倒是下头不懂装懂满脑子升官发财的官吏,才最最没用。”

  “蜀王既然明白,怎么就不能多想一步?正是官员是否能干,才是一切关键所在!”程铎一下子抓住了重点,滔滔不绝道:“培养官员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辨明是非,上承朝廷旨意,下为百姓排忧解难么?你再想一想, 若是下头的官员是咱们用的得心应手的, 哪里还需你这般劳神?该交代的事儿只需交代下去,他们自然能替你做到十二分圆满, 好过你那些技术员走街串巷累死累活。”

  眼看辩不过这位老先生,沈安侯眼珠子一转看向自家闺女:“你也够可以了啊,说不动我,就忽悠起相爷来?”

  沈淑窈可不敢和亲爹硬抗,抿嘴笑了笑往程铎身后闪。蜀王殿下手指点了点他, 被“护犊子”的程相爷拦住:“说正事儿呢,少顾左右而言他。”

  沈大老爷光棍摊手:“我又没说不行,终归是个好法子,至少理论上不出错。不过我没这空闲帮你们忙,老大人若是精神好,大可以组织人手干起来。”

  程相爷哼一声,这家伙是拐弯抹角的说他老呢。可自家孙媳妇说的跟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便是为了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他也会好好将这事儿给落实了下来。

  看程铎信心满满意气风发的去了,沈安侯和沈淑窈相视一笑,心中默念作战成功。不过沈老爷也确实没说谎,他这阵子忙的厉害,真没空操持改革吏治的事儿,只能甩锅给程相爷去做。

  蜀王殿下心心念念的事儿自然是科技发展工业革命。如今各种纺织机已经做的十分成熟,简单点儿的半自动农用机械也即将投放使用。等到蒸汽机改良成功,修建起通达各地的铁路,大量的百姓——无论男女——都将被解放出来,而商业化和资本化也就势在必行。

  资本化的最大优势在于为了获得更高利益,资本家会不断投入资金发展科技,这才是维持科技进步始终蓬勃发展的最好道路。而同样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他们也可能采取榨干工人最后一滴油水的方法来创造价值,沈安侯和沈淑窈要做的就是尽量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

  从小处来说,是贫苦百姓被压迫的苦难。从大出来说,“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同样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沈安侯才没有彻底推翻程铎的“惟有读书高”理论,有意无意的放任他压着商人阶级。

  “只这样还是不够。”沈安侯的打算并未避着穆欢,当着小圣人的面与沈淑窈商议:“你们那儿的工会农会发展的怎么样了?够不够替百姓维权的?”

  沈淑窈面色凝重的摇了摇头,苦笑道:“您也说过了,利益红人眼,当商人尝到了甜头,总能找到最无助最凄惨的人给他们卖命。说实话,这条路我觉得挺悬的,您说咱们要不要缓一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