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5 / 7)
小程氏笑着拍手:“别急别急,窈儿既然说这话,自然是已经有所算计了,你不妨先听一听她的意见。”
“我就是突然想到我父亲在望江楼上的辩论会,想请程家孔家也来效仿一番,每天一句的慢慢说道,等他们全部说明白,肯定已经天下太平了。而这个过程中,亦有程家孔家人如圣人弟子一般记录各家言论,最后作为圣训注释,勘印后发布全国。”
“将程家人的解读和圣人言论并列,亏你想得出来这么捧他们。”小程氏再翻了个白眼,却并不反驳,反而心悦诚服道:“我就说二郎不及你,同样是对付程家,他只能敬而远之,逃之不及,你却可以玩弄于鼓掌之中,将他们扔在一边架起来,他们还得感谢你。”
“嫂嫂这话说的,当我是什么人呢。”沈淑窈故意装了个扭捏的表情:“妹妹年纪小不懂事,说错了什么话您可别介意。”
“你这讨打的丫头。”小程氏扑过去拧她的小脸:“真让我越看越稀罕,我不帮你还帮谁去?你那没能耐的二哥么?”
这是对沈汀将她扔下自己跑了多有不满。沈淑窈也不替自家哥哥说好话,反而同仇敌忾道:“我爹爹都说了,以后二哥是要吃软饭的,到时您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他。”
程书听这姑嫂二人说的有趣,一点儿不避讳的插嘴:“吃软饭是个什么意思?”
小程氏便解释:“是我母亲说的一个笑话,有个男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文不成武不就,唯有长相秀美,傍上了位有钱的老寡妇。一日两人同去吃饭,小二便问他,你们要吃软些的饭食,还是硬些的?那男子心疼寡妇年纪大牙口不好,急忙应道‘吃软饭,我们吃软饭’。是以这个词便指男人不如女子能耐,得靠着媳妇儿才能混口饭吃。”
程门书院除了端方就是端方,程书哪里听长辈说过这种民间笑话,一时羡慕嫉妒恨:“你婆母竟和你说这话!你公爹还承认姐夫不如你!你家真是太好了!”
“你这是什么表情!”小程氏终于忍不住拿帕子丢他:“我以为程家出了我一个脑有反骨的就尽够了,好歹我是个嫁出去的,不用祸害家里,没想到你比我还不像程家人!”坑起自家哥哥祖父简直不要太顺手。
“我就是不习惯啊,”程书一脸无奈:“我祖母多能耐精明的人?比我祖父我爹强多了,可到了南阳郡,他们便联合起来排挤我祖母,不让她多出主意多说意见。亏得我祖母脾气好,真就每日里养花养草看看话本。可我就是不服气,明明程家已经封闭太久跟不上时代了,他们凭什么不承认?还自以为是的厉害?”
这就是从小在京城长大的孩子,和程家一手教出来的子弟的差别了。程书在京中没少走街串巷,浮云间望江楼的讲演会更是听了不知凡几。于他看来,程家的学问虽然高深,但实在太过狭隘,偏偏不愿接受新的知识,别人所有不同意见都只知道反驳反驳再反驳,难道圣人就没教她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吗?
他从小被宁国公主教养大,心性虽然跳脱单纯,但基本功还在,不像普通人一般喜怒形于颜色,哪怕对程家再多不满,从未在人前表现分毫。是以程皓程皎虽然觉得这个堂弟对读书习文不怎么上进,也只当他是在京中舒适安逸的荒废了,除了苦口婆心劝他多研习听课,并没有给他疾风暴雨般的洗脑冲击。
程书也就这般压抑着心中不满冷眼旁观,沈汀的拒绝是他意料之中,甚至让他很是幸灾乐祸。可更让他惊喜的,是小程氏和沈淑窈的通透明理,高瞻远瞩,又不失手段能耐。原本就觉得女子的智慧在男儿之上的程书是彻底满足了,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两位姑娘家一头,挽袖子一块儿坑程家。
小程氏看他们聊的兴起,开玩笑道:“你这般喜欢我们家,不如干脆入赘算了,有淑窈罩着你,肯定有的是软饭给你吃,正好和你姐夫做个伴。”
↑返回顶部↑
“我就是突然想到我父亲在望江楼上的辩论会,想请程家孔家也来效仿一番,每天一句的慢慢说道,等他们全部说明白,肯定已经天下太平了。而这个过程中,亦有程家孔家人如圣人弟子一般记录各家言论,最后作为圣训注释,勘印后发布全国。”
“将程家人的解读和圣人言论并列,亏你想得出来这么捧他们。”小程氏再翻了个白眼,却并不反驳,反而心悦诚服道:“我就说二郎不及你,同样是对付程家,他只能敬而远之,逃之不及,你却可以玩弄于鼓掌之中,将他们扔在一边架起来,他们还得感谢你。”
“嫂嫂这话说的,当我是什么人呢。”沈淑窈故意装了个扭捏的表情:“妹妹年纪小不懂事,说错了什么话您可别介意。”
“你这讨打的丫头。”小程氏扑过去拧她的小脸:“真让我越看越稀罕,我不帮你还帮谁去?你那没能耐的二哥么?”
这是对沈汀将她扔下自己跑了多有不满。沈淑窈也不替自家哥哥说好话,反而同仇敌忾道:“我爹爹都说了,以后二哥是要吃软饭的,到时您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他。”
程书听这姑嫂二人说的有趣,一点儿不避讳的插嘴:“吃软饭是个什么意思?”
小程氏便解释:“是我母亲说的一个笑话,有个男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文不成武不就,唯有长相秀美,傍上了位有钱的老寡妇。一日两人同去吃饭,小二便问他,你们要吃软些的饭食,还是硬些的?那男子心疼寡妇年纪大牙口不好,急忙应道‘吃软饭,我们吃软饭’。是以这个词便指男人不如女子能耐,得靠着媳妇儿才能混口饭吃。”
程门书院除了端方就是端方,程书哪里听长辈说过这种民间笑话,一时羡慕嫉妒恨:“你婆母竟和你说这话!你公爹还承认姐夫不如你!你家真是太好了!”
“你这是什么表情!”小程氏终于忍不住拿帕子丢他:“我以为程家出了我一个脑有反骨的就尽够了,好歹我是个嫁出去的,不用祸害家里,没想到你比我还不像程家人!”坑起自家哥哥祖父简直不要太顺手。
“我就是不习惯啊,”程书一脸无奈:“我祖母多能耐精明的人?比我祖父我爹强多了,可到了南阳郡,他们便联合起来排挤我祖母,不让她多出主意多说意见。亏得我祖母脾气好,真就每日里养花养草看看话本。可我就是不服气,明明程家已经封闭太久跟不上时代了,他们凭什么不承认?还自以为是的厉害?”
这就是从小在京城长大的孩子,和程家一手教出来的子弟的差别了。程书在京中没少走街串巷,浮云间望江楼的讲演会更是听了不知凡几。于他看来,程家的学问虽然高深,但实在太过狭隘,偏偏不愿接受新的知识,别人所有不同意见都只知道反驳反驳再反驳,难道圣人就没教她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吗?
他从小被宁国公主教养大,心性虽然跳脱单纯,但基本功还在,不像普通人一般喜怒形于颜色,哪怕对程家再多不满,从未在人前表现分毫。是以程皓程皎虽然觉得这个堂弟对读书习文不怎么上进,也只当他是在京中舒适安逸的荒废了,除了苦口婆心劝他多研习听课,并没有给他疾风暴雨般的洗脑冲击。
程书也就这般压抑着心中不满冷眼旁观,沈汀的拒绝是他意料之中,甚至让他很是幸灾乐祸。可更让他惊喜的,是小程氏和沈淑窈的通透明理,高瞻远瞩,又不失手段能耐。原本就觉得女子的智慧在男儿之上的程书是彻底满足了,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两位姑娘家一头,挽袖子一块儿坑程家。
小程氏看他们聊的兴起,开玩笑道:“你这般喜欢我们家,不如干脆入赘算了,有淑窈罩着你,肯定有的是软饭给你吃,正好和你姐夫做个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