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4 / 7)
第234章 接近
沈家在卲郡虽然是外来户,但也是公认的第一豪门。只看那连绵不绝的茶子山, 一片一片的粮食地, 油坊作坊造纸坊齐齐整整,往来镖局船帮生意人络绎不绝,就隐约透露出高门世家的做派来。
江州人虽然排外, 可不羡慕沈家家财的还真没几个。要不是他家庄子上一水儿的彪形大汉日夜巡防, 只怕早有悍匪强贼打起了主意。不过随着沈家献出的庄子上建起天师府来, 卲郡人对他们的观念总算有了些改变, 是以沈家大小姐拉着弟弟沈凌溜达着跑到琼县玩耍时,连县太爷都被惊动,特意派了个师爷随同。
沈家大小姐看上去便是个活泼的,一路问刘师爷哪里好玩什么好吃。刘师爷一个大老爷们对女儿家感兴趣的东西是真不了解,薅下来一大把头发,总算憋出三五个店铺并两处景致推荐给她。
沈淑窈不满的嘟嘟嘴:“什么桂花糕,什么果子铺,有我们家厨子做的好么?我家厨子可比皇宫里的御厨还会做菜呢。”
见刘师爷一连敷衍的不信, 沈淑窈还“据理力争”:“您真没听说过京中最好的饭馆叫望江楼?就是那个写着‘望江楼, 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 江流千古’的望江楼。先帝还在的时候,可常叫望江楼的厨子去宫中代替御厨置办酒席的,可不就是因为御厨做的没望江楼的厨子好吃么?”
她特别得意:“望江楼的两位老板,一位是我父亲,一位是我叔叔, 厨子都是我家训出来的,我就不信还有哪里的饭食糕点能胜过我家。”
小姑娘说的有底气,而江州官场上的人就算不了解细节,至少也知道沈安侯是个三品侯爷,并有从二品的光禄大夫衔,比刺史大人的官还大些。刘师爷听她说话更加恭敬了两分,哄她道:“琼县是个小地方,哪里能和您侯府比?不过乡下也有乡下的野趣,要么我带您去渠江边走走?”
这回却是沈凌摇头:“这七月天大太阳呢,我们去江边晒什么晒?又不是傻。”
他说完就被沈淑窈敲了敲脑袋:“怎么说话的?给刘师爷道歉!你这般规矩跟谁学的,看我回去不请了家法。”
沈凌不情不愿的冲刘师爷道歉,继续小声嘀咕:“母亲可说了您得保养肤质啊,要是晒成个碳头回去,指不定咱们谁受家法。”
刘师爷赶紧打圆场:“是我考虑不周,忘了天气太热。”他想了想,终于记起一个好去处:“大小姐可听说过琼县有一特色,叫做银毫绣的?乃是用极细的银丝掺在丝线中做绣,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中现出不一样的绣纹来,并有淡淡光晕,十分神奇有趣。”
沈淑窈眼睛一亮,沈凌却立刻打断:“不去不去,我一个大老爷们,去看什么绣花啊!”
“你才十二岁,离及冠还早着呢。”沈淑窈霸气镇压:“又不想动弹又怕天热,去秀坊看个新鲜倒是正好。”
“所以你为什么闲得无聊往这种小县城跑啊?呆在家里不好么?”沈凌被她一路拖着小声抱怨,刘师爷也竖起耳朵听她回答。沈淑窈抬手就捏上自家弟弟的耳朵:“琼县地处渠江边,水源丰沛土地肥沃,父亲想在这边开荒买地种桑种棉,若是有合适的水田,增加些也是极好,毕竟咱家现在养着天师府三千多人呢,开销比往年要大得多。”
↑返回顶部↑
沈家在卲郡虽然是外来户,但也是公认的第一豪门。只看那连绵不绝的茶子山, 一片一片的粮食地, 油坊作坊造纸坊齐齐整整,往来镖局船帮生意人络绎不绝,就隐约透露出高门世家的做派来。
江州人虽然排外, 可不羡慕沈家家财的还真没几个。要不是他家庄子上一水儿的彪形大汉日夜巡防, 只怕早有悍匪强贼打起了主意。不过随着沈家献出的庄子上建起天师府来, 卲郡人对他们的观念总算有了些改变, 是以沈家大小姐拉着弟弟沈凌溜达着跑到琼县玩耍时,连县太爷都被惊动,特意派了个师爷随同。
沈家大小姐看上去便是个活泼的,一路问刘师爷哪里好玩什么好吃。刘师爷一个大老爷们对女儿家感兴趣的东西是真不了解,薅下来一大把头发,总算憋出三五个店铺并两处景致推荐给她。
沈淑窈不满的嘟嘟嘴:“什么桂花糕,什么果子铺,有我们家厨子做的好么?我家厨子可比皇宫里的御厨还会做菜呢。”
见刘师爷一连敷衍的不信, 沈淑窈还“据理力争”:“您真没听说过京中最好的饭馆叫望江楼?就是那个写着‘望江楼, 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 江流千古’的望江楼。先帝还在的时候,可常叫望江楼的厨子去宫中代替御厨置办酒席的,可不就是因为御厨做的没望江楼的厨子好吃么?”
她特别得意:“望江楼的两位老板,一位是我父亲,一位是我叔叔, 厨子都是我家训出来的,我就不信还有哪里的饭食糕点能胜过我家。”
小姑娘说的有底气,而江州官场上的人就算不了解细节,至少也知道沈安侯是个三品侯爷,并有从二品的光禄大夫衔,比刺史大人的官还大些。刘师爷听她说话更加恭敬了两分,哄她道:“琼县是个小地方,哪里能和您侯府比?不过乡下也有乡下的野趣,要么我带您去渠江边走走?”
这回却是沈凌摇头:“这七月天大太阳呢,我们去江边晒什么晒?又不是傻。”
他说完就被沈淑窈敲了敲脑袋:“怎么说话的?给刘师爷道歉!你这般规矩跟谁学的,看我回去不请了家法。”
沈凌不情不愿的冲刘师爷道歉,继续小声嘀咕:“母亲可说了您得保养肤质啊,要是晒成个碳头回去,指不定咱们谁受家法。”
刘师爷赶紧打圆场:“是我考虑不周,忘了天气太热。”他想了想,终于记起一个好去处:“大小姐可听说过琼县有一特色,叫做银毫绣的?乃是用极细的银丝掺在丝线中做绣,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中现出不一样的绣纹来,并有淡淡光晕,十分神奇有趣。”
沈淑窈眼睛一亮,沈凌却立刻打断:“不去不去,我一个大老爷们,去看什么绣花啊!”
“你才十二岁,离及冠还早着呢。”沈淑窈霸气镇压:“又不想动弹又怕天热,去秀坊看个新鲜倒是正好。”
“所以你为什么闲得无聊往这种小县城跑啊?呆在家里不好么?”沈凌被她一路拖着小声抱怨,刘师爷也竖起耳朵听她回答。沈淑窈抬手就捏上自家弟弟的耳朵:“琼县地处渠江边,水源丰沛土地肥沃,父亲想在这边开荒买地种桑种棉,若是有合适的水田,增加些也是极好,毕竟咱家现在养着天师府三千多人呢,开销比往年要大得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