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3 / 7)
他说完又肃立插手, 再单膝跪地, 对沈安侯行了个拜见王者的礼仪,这才站起来接道:“你们再不出现,他就该带着我们一路寻你们去了。”
来的人正是沈安侯的老相识,冉越大头领之下的天字一号大将军冉启。听到消息的冉风冉云也在随后赶到,先是对着沈安侯行了个冉启一样的礼,再开心的上前叫师傅。
捧剑便在一旁挤眉弄眼,小声调侃沈大老爷:“说了冉大头领做的好吧?您现在是不是特别开心特别得意?”
沈安侯轻轻敲他一下,懒得搭理。其实换做往年那般路过秀川正好上来看看, 他是不会接受这样的“高规格”接待的, 但是这回不同,沈大老爷是要将秀川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候选的, 首要条件便是民心所向。不过看着这番表现,他倒真是开心的——并不是因为冉启对他的敬畏,在冉越的调理下,这里比青州的庄子更适合作为他的“龙兴之地”。
楚怀也是看出来了,却微不可绝的摇了摇头, 秀川确实不错,但更应该作为藏兵之地。反而是青州——那里毕竟有一个楚家在杵着呢,没有沈大老爷的镇压,指不定到最后,反而分立出两个派别来,只怕会更加麻烦。
沈安侯一时半会的倒没想到这头,只在心里记着回头问问他什么想法。众人在冉启的指引下绕过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连排的吊脚楼便出现在众人眼中。冉启还说道:“当初您交代我们可以这般建房,大伙儿还不明所以,等入住之后才知道好处,当真是了不得。”他比了个大拇指:“山里头一怕蛇虫鼠蚁,二怕潮湿浸水,只这么从下头空出一层来,轻轻巧巧就解决了问题。”
沈大老爷倒想谦虚一句这是前人的智慧,不过想想更不好解释,索性含糊应了。楚怀便不停看他,猜不透他到底还会多少东西。
一行人没往前走两步,冉越便带着长老们前来迎接,还解释道:“之前大雪压塌了不少树木,我们都巡视去了,否则当到山下迎接先生才是。”
沈安侯连连摆手:“使不得,我岂不是成了恶客欺主?下回可真不敢来了。”
大伙儿便笑,那位已经将汉话说的很顺溜的巫医也笑道:“山民们能过上今天这般日子,都是您的功劳呢,我们巴不得您常来。”
这倒是大实话,长老们拥着他往最中央的一处四合吊脚楼里去,却并非冉越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而是个崭新干净的新房子。冉启邀功:“这儿其实早就建好了,只您一直不来住,大家看着有些陈旧了便翻新一回,过段时间有了好木料又翻新一回,这都不知道多少回了。这次也是,知道您打算过来,我们又从头到脚的给拾掇了一遍,看着是不是挺不错?”
“当真是有心了。”沈安侯连连拱手:“山民兄弟们为我做的已经够多了,安侯当真是受之有愧。”
“这些客套话不要多说,您只自个儿出去问问,有谁不知道山民能有今日,都是您庇佑之下得来的?”冉越佯装不悦:“我当年便说了,您要是肯留下来,这十万大山皆听您号令,我只做您手下一员猛将。便是您觉得我年纪大了不好使唤,还有冉风和冉云在。如今这话我再说一遍,只要您有令,十万大山无所不从。”
他的话说的掷地有声,而跟随他来的长老和各小部族的首领也连连点头。壮士们练了拳法所向披靡,保护妇孺不被外敌侵扰,越发坚固的铁器极大的提高了生活水平。病了有大夫,有药材;冷了有布匹,有棉花;各种适宜山地生长的作物被传进来,还有如何开垦梯田,如何种植庄稼和果蔬。山民彻底逃脱了窘迫和无奈,他们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日子,而这些都是沈侯爷一点一点的教会他们的,他们又如何不感恩?
况且在座各位也不是傻的,沈侯爷随口漏两句话便能扶持出如今的十万大山,若是与他为敌——就不怕他一转头,将汉人们变得更强大,让山民们重新回到一无所有的状态么?中原有句古话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沈侯爷养了他们可不止三年,等到他要使唤时,山民亦绝不会推辞。
↑返回顶部↑
来的人正是沈安侯的老相识,冉越大头领之下的天字一号大将军冉启。听到消息的冉风冉云也在随后赶到,先是对着沈安侯行了个冉启一样的礼,再开心的上前叫师傅。
捧剑便在一旁挤眉弄眼,小声调侃沈大老爷:“说了冉大头领做的好吧?您现在是不是特别开心特别得意?”
沈安侯轻轻敲他一下,懒得搭理。其实换做往年那般路过秀川正好上来看看, 他是不会接受这样的“高规格”接待的, 但是这回不同,沈大老爷是要将秀川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候选的, 首要条件便是民心所向。不过看着这番表现,他倒真是开心的——并不是因为冉启对他的敬畏,在冉越的调理下,这里比青州的庄子更适合作为他的“龙兴之地”。
楚怀也是看出来了,却微不可绝的摇了摇头, 秀川确实不错,但更应该作为藏兵之地。反而是青州——那里毕竟有一个楚家在杵着呢,没有沈大老爷的镇压,指不定到最后,反而分立出两个派别来,只怕会更加麻烦。
沈安侯一时半会的倒没想到这头,只在心里记着回头问问他什么想法。众人在冉启的指引下绕过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连排的吊脚楼便出现在众人眼中。冉启还说道:“当初您交代我们可以这般建房,大伙儿还不明所以,等入住之后才知道好处,当真是了不得。”他比了个大拇指:“山里头一怕蛇虫鼠蚁,二怕潮湿浸水,只这么从下头空出一层来,轻轻巧巧就解决了问题。”
沈大老爷倒想谦虚一句这是前人的智慧,不过想想更不好解释,索性含糊应了。楚怀便不停看他,猜不透他到底还会多少东西。
一行人没往前走两步,冉越便带着长老们前来迎接,还解释道:“之前大雪压塌了不少树木,我们都巡视去了,否则当到山下迎接先生才是。”
沈安侯连连摆手:“使不得,我岂不是成了恶客欺主?下回可真不敢来了。”
大伙儿便笑,那位已经将汉话说的很顺溜的巫医也笑道:“山民们能过上今天这般日子,都是您的功劳呢,我们巴不得您常来。”
这倒是大实话,长老们拥着他往最中央的一处四合吊脚楼里去,却并非冉越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而是个崭新干净的新房子。冉启邀功:“这儿其实早就建好了,只您一直不来住,大家看着有些陈旧了便翻新一回,过段时间有了好木料又翻新一回,这都不知道多少回了。这次也是,知道您打算过来,我们又从头到脚的给拾掇了一遍,看着是不是挺不错?”
“当真是有心了。”沈安侯连连拱手:“山民兄弟们为我做的已经够多了,安侯当真是受之有愧。”
“这些客套话不要多说,您只自个儿出去问问,有谁不知道山民能有今日,都是您庇佑之下得来的?”冉越佯装不悦:“我当年便说了,您要是肯留下来,这十万大山皆听您号令,我只做您手下一员猛将。便是您觉得我年纪大了不好使唤,还有冉风和冉云在。如今这话我再说一遍,只要您有令,十万大山无所不从。”
他的话说的掷地有声,而跟随他来的长老和各小部族的首领也连连点头。壮士们练了拳法所向披靡,保护妇孺不被外敌侵扰,越发坚固的铁器极大的提高了生活水平。病了有大夫,有药材;冷了有布匹,有棉花;各种适宜山地生长的作物被传进来,还有如何开垦梯田,如何种植庄稼和果蔬。山民彻底逃脱了窘迫和无奈,他们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日子,而这些都是沈侯爷一点一点的教会他们的,他们又如何不感恩?
况且在座各位也不是傻的,沈侯爷随口漏两句话便能扶持出如今的十万大山,若是与他为敌——就不怕他一转头,将汉人们变得更强大,让山民们重新回到一无所有的状态么?中原有句古话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沈侯爷养了他们可不止三年,等到他要使唤时,山民亦绝不会推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