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7)
博群馆正门中央的匾额上挂着“博览群书”四个大字,两侧的柱子上亦刻着一副对子:馆藏万卷益君智,史证千年清吾心。
这里其实就是图书馆。里头的藏书都是来浮云间赚白玉纸的书生们抄写出来的,目前还是以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常见典籍为主。四面墙上挂着行书楷书草书些的“静”字,并用白纸黑字写着书籍借阅的规则。
浮云间的书并不外借,学子们从博群馆将书籍借出来后也只能在前后左右四座园子里阅读或抄写。最前头靠近庄子入口的园子名“墨园”,里头的景色也最为丰富。有假山流水, 也有翠竹松柏, 种着各色花卉,并建了不少亭子。学子书生可以自带笔墨纸砚或者购买裁剪好的纸张条幅在此写字作画并交流欣赏。
和墨园并列的是“雅园”, 盖因沈大老爷觉得以抄书换白纸是一件雅事。这里头是四间大屋子,里头有桌椅纸笔,各自用屏风隔开,学子们在一旁的耳房登记后便可以在这里抄书了。
后头则是茶园和禅园。茶园顾名思义,是喝茶的地方。有侍婢优雅的行茶道烹香茶, 而客人们则可以静心品尝,也可以借茶交友,便是一起谈古论今探讨学文也是极好的。有时候大家观点不同争执起来,便有茶博士将话题记录下来,每月挑选争议最大的一个展开“辩论会”。
和墨园与雅园不同,茶园进门便是要收费的,而茶水和点心还要追加费用,这是只有家资颇丰的学子们才玩的起的地方。不过京中能读书的人家没几户是穷困潦倒的,便是不能天天进来品茶清谈,每月来听一次辩论会还是可以的。
禅园和前头几个都不同,这是专给修行之人使用的。里头除了禅房和藏经阁外就是一畦一畦的菜地。禅园门口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另有两副谒语,一是出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另一则是《金刚经》中的名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宏广大师便尤其喜爱这句,每次到禅园都会立在门口参悟许久。
各家子弟们将家中抄来的典籍送进博群馆,确认无误后便得了庄子管事给的一张铜板,称之为“会员卡”。那管事解释道:“我们老爷说了,各位大人们或大人的亲眷好友只需出示这会员卡,便可以在定好的日子里自由出入浮云间,里头的茶水笔墨一概免费,还请各位仔细些莫给弄丢了。”
便有那爱抬杠的问:“若是我当真丢了呢?就进不来了不成?”
管事的赔笑道:“自然不是,这卡片若是丢了也是能补办的。各位可看见后头有您的名讳并一串数字?”看大家都好奇的翻来覆去看并点头,管事接着说:“您的卡若是不见了,便来庄子上告知一声,我们自会在册子上把您那张卡的数字给消了,再重新做一张新的,保证每位大人的会员卡都是独一无二的才好。”
若是一个人有许多张卡,那才是乱套了。大家了然的点头,拿了各自的卡片在里头闲逛,因每人兴趣不同,很快就分成几波走散了。
因他们不要求清场,墨园里依旧是人声鼎沸。学子们品评着里头的字画,也有手痒的自己挥毫泼墨。他们不因身份不显而自卑,也少有轻狂之士受不得一点指摘,而是互相探讨品评,便是有时意见不同也能各退一步求同存异。
之前在沈府带头起哄的孔墨竹看的连连点头,与身边的好友小声道:“这种氛围如今在我家中也是不常见了。其实年轻人还是要这般有朝气才好,沈安侯倒是做了件好事。”
闻言之人也是赞同。学子们虽然口音各异,但对书画诗赋的追求是一样的。他们看了一会儿,慢慢退出来,又去了另一旁的雅园。
↑返回顶部↑
这里其实就是图书馆。里头的藏书都是来浮云间赚白玉纸的书生们抄写出来的,目前还是以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常见典籍为主。四面墙上挂着行书楷书草书些的“静”字,并用白纸黑字写着书籍借阅的规则。
浮云间的书并不外借,学子们从博群馆将书籍借出来后也只能在前后左右四座园子里阅读或抄写。最前头靠近庄子入口的园子名“墨园”,里头的景色也最为丰富。有假山流水, 也有翠竹松柏, 种着各色花卉,并建了不少亭子。学子书生可以自带笔墨纸砚或者购买裁剪好的纸张条幅在此写字作画并交流欣赏。
和墨园并列的是“雅园”, 盖因沈大老爷觉得以抄书换白纸是一件雅事。这里头是四间大屋子,里头有桌椅纸笔,各自用屏风隔开,学子们在一旁的耳房登记后便可以在这里抄书了。
后头则是茶园和禅园。茶园顾名思义,是喝茶的地方。有侍婢优雅的行茶道烹香茶, 而客人们则可以静心品尝,也可以借茶交友,便是一起谈古论今探讨学文也是极好的。有时候大家观点不同争执起来,便有茶博士将话题记录下来,每月挑选争议最大的一个展开“辩论会”。
和墨园与雅园不同,茶园进门便是要收费的,而茶水和点心还要追加费用,这是只有家资颇丰的学子们才玩的起的地方。不过京中能读书的人家没几户是穷困潦倒的,便是不能天天进来品茶清谈,每月来听一次辩论会还是可以的。
禅园和前头几个都不同,这是专给修行之人使用的。里头除了禅房和藏经阁外就是一畦一畦的菜地。禅园门口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另有两副谒语,一是出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另一则是《金刚经》中的名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宏广大师便尤其喜爱这句,每次到禅园都会立在门口参悟许久。
各家子弟们将家中抄来的典籍送进博群馆,确认无误后便得了庄子管事给的一张铜板,称之为“会员卡”。那管事解释道:“我们老爷说了,各位大人们或大人的亲眷好友只需出示这会员卡,便可以在定好的日子里自由出入浮云间,里头的茶水笔墨一概免费,还请各位仔细些莫给弄丢了。”
便有那爱抬杠的问:“若是我当真丢了呢?就进不来了不成?”
管事的赔笑道:“自然不是,这卡片若是丢了也是能补办的。各位可看见后头有您的名讳并一串数字?”看大家都好奇的翻来覆去看并点头,管事接着说:“您的卡若是不见了,便来庄子上告知一声,我们自会在册子上把您那张卡的数字给消了,再重新做一张新的,保证每位大人的会员卡都是独一无二的才好。”
若是一个人有许多张卡,那才是乱套了。大家了然的点头,拿了各自的卡片在里头闲逛,因每人兴趣不同,很快就分成几波走散了。
因他们不要求清场,墨园里依旧是人声鼎沸。学子们品评着里头的字画,也有手痒的自己挥毫泼墨。他们不因身份不显而自卑,也少有轻狂之士受不得一点指摘,而是互相探讨品评,便是有时意见不同也能各退一步求同存异。
之前在沈府带头起哄的孔墨竹看的连连点头,与身边的好友小声道:“这种氛围如今在我家中也是不常见了。其实年轻人还是要这般有朝气才好,沈安侯倒是做了件好事。”
闻言之人也是赞同。学子们虽然口音各异,但对书画诗赋的追求是一样的。他们看了一会儿,慢慢退出来,又去了另一旁的雅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