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6 / 7)
一时间,天下居然诡异地安宁下来。
秦王在没有战场牵制精力的情况下,秦王也腾出手来,将路驿、通商、赋税、度量衡、文字等事情一一厘清。
李斯一时间忙成了皮球,而初执大任的韩非亦没让秦王失望,后者在咸阳学宫当了快七年的祭酒,他师从荀子,对诸子百家皆有涉猎,并无太大偏袒,只是这几年,把李斯与他之间的情份,看得明明白白。
能写出《韩非子》这种巨著,韩非绝对不是个蠢人,他当上“吏曹”的第一个月,便制定了一套吏者考核制度,对不同的职位,定下不同的位置考评打分依据,而且不止于考评中低级的官吏,李斯这廷尉也被列入考评之中,一时间,几乎将满朝官员得罪了个干净。
两人直接将关司打到秦王案前。
秦王把他们各自安慰了一番,把“九卿”这一层的考评权利拿到自己手上,这才算是完事。
蒙毅跟在韩非身边,也终于看明白了,别看李斯和韩非见面时师兄师弟叫得亲热,实际上那情分薄得和纸一样,风一吹就飞了,雨一淋就散了。
韩非做为韩国公子,他的路也只有一条,当朝诸公划分明白,做秦王纯臣,如此,才能避免一丁点有可能的猜忌。
秦王并没有直接急于统一文字之类的事情,而是先厘清了各地秦吏的控制程度,这才在控制力最强的各地推行秦钱,钱是最直接的文字,也最容易更改。
他行事雷厉风行,但落地却极为平稳,不到半月,韩、魏两地秦钱就已经通行无阻,然后更开始处理赵燕两地,对当地的反对声浪,也是怀柔与镇压并举。
秦国这头巨兽,在一口气吞下比他本身还大一倍的土地人口后,终于暂时缓和步伐,开始消化这天量的食物。
秦王很快就被大小杂事淹没。
严江见这些不是自己擅长的,就没有继续在秦王身边当顾问,他享受着难得的自由,去见了张良。
当年的单薄少年已是玉树临风,任谁看了都会赞声“好郎君”的玉人。
这些年在他的努力下,他旗下帝国商队,足迹遍布百越、阴山。向北走过了东胡、楼烦、林胡、匈奴、岁莫等部族,向南走过了瓯越、扬越、骆越、闽越、杨越,甚至发现了夜郎国的踪迹。
↑返回顶部↑
秦王在没有战场牵制精力的情况下,秦王也腾出手来,将路驿、通商、赋税、度量衡、文字等事情一一厘清。
李斯一时间忙成了皮球,而初执大任的韩非亦没让秦王失望,后者在咸阳学宫当了快七年的祭酒,他师从荀子,对诸子百家皆有涉猎,并无太大偏袒,只是这几年,把李斯与他之间的情份,看得明明白白。
能写出《韩非子》这种巨著,韩非绝对不是个蠢人,他当上“吏曹”的第一个月,便制定了一套吏者考核制度,对不同的职位,定下不同的位置考评打分依据,而且不止于考评中低级的官吏,李斯这廷尉也被列入考评之中,一时间,几乎将满朝官员得罪了个干净。
两人直接将关司打到秦王案前。
秦王把他们各自安慰了一番,把“九卿”这一层的考评权利拿到自己手上,这才算是完事。
蒙毅跟在韩非身边,也终于看明白了,别看李斯和韩非见面时师兄师弟叫得亲热,实际上那情分薄得和纸一样,风一吹就飞了,雨一淋就散了。
韩非做为韩国公子,他的路也只有一条,当朝诸公划分明白,做秦王纯臣,如此,才能避免一丁点有可能的猜忌。
秦王并没有直接急于统一文字之类的事情,而是先厘清了各地秦吏的控制程度,这才在控制力最强的各地推行秦钱,钱是最直接的文字,也最容易更改。
他行事雷厉风行,但落地却极为平稳,不到半月,韩、魏两地秦钱就已经通行无阻,然后更开始处理赵燕两地,对当地的反对声浪,也是怀柔与镇压并举。
秦国这头巨兽,在一口气吞下比他本身还大一倍的土地人口后,终于暂时缓和步伐,开始消化这天量的食物。
秦王很快就被大小杂事淹没。
严江见这些不是自己擅长的,就没有继续在秦王身边当顾问,他享受着难得的自由,去见了张良。
当年的单薄少年已是玉树临风,任谁看了都会赞声“好郎君”的玉人。
这些年在他的努力下,他旗下帝国商队,足迹遍布百越、阴山。向北走过了东胡、楼烦、林胡、匈奴、岁莫等部族,向南走过了瓯越、扬越、骆越、闽越、杨越,甚至发现了夜郎国的踪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