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4 / 7)
只可惜,圣上知道的的确是太晚了,无论他当年如何将群臣控于鼓掌之间,可现在已有心无力了。
黄昏的流转辉光自纱幔间透进来了几分,正朔无言望着蒲风远去的背影,一时又回想到多年前,端怀王,也就是他的桐儿经他考完了学回去,亦是这样背影清瘦地自大殿中离去……又是因为好读杂书被他痛打了手掌,因为给偷偷烧纸的宫女求情而在殿门口罚跪……他还曾半夜带着桐儿换了便服溜去了上朝的车马道上捉蟋蟀,因着这事儿还被御史的那帮老顽固写了劝奏……多年之后,他便是看到了蒲风为救农夫和民妇顶撞上级,甚至比起她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写了什么“禁-书”。在他做了数十年帝王的死寂心中,他宁可相信蒲风的确是端怀王的遗女。不然,便是有些太对不起他的桐儿了。
这一点藏在心底的遗憾算是解了,几乎悄无声息。
纵然,这一切都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他的大行而永远被湮灭在了这繁世中不为人知……所谓帝王也无非如此了。
丧龙钟作响的时候,蒲风正带了几个衙役在阜成门边的一小块空地上勘察着血案。即便是奔赴大内也很重要,但她还是把手头的案子先看了。
顺天府新走马上任的推官乃是正朔三十年的进士唐邝,因着此案的死者身着了七品的常服,便依律将此案上报给了法司。
正巧就落到了蒲风手里。
然而她到了现场就意识到了,此案的疑点并非是死者的身份,而是这凶杀地的现况。她刚到了此地,既不让衙役私自践踏现场,也不允许仵作冒昧验尸。
这里的雪积了足足有一拇指深,尸体周边没有脚印,而死者的手足均是裸露在外且被人割断了筋脉,可见凶手的作案时间或在刚下雪的时候,或在此前。
可这些倒也是常见的状况,只有一点未免过于不同寻常了——死者身边的血迹实在是太多了些。
即便他是血尽而死在此的,依着他这个身段的血量,最多也不该超过一个寻常木盆的量,倾倒在地不可能留下丈余长的血痕——也就是说足足有四步之长的一整片区域内全部都被死者的血浸染了……唐邝立在蒲风身后,问她有没有可能是热血将薄雪融化成了血水,故而两相融合形成了这样大片的血痕?
蒲风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反而蹲下了身去下手蘸了一丝尚未完全冻结的血水捻了捻放在了鼻子边。
果然,并非是单纯的人血……
自此前杀尸案之后,她便顺道学会了辨识人血与牲畜血之间的味道差异。只不过此案中掺杂入血的并非是什么猪血牛血之类,竟然是朱红色的染料。
为什么要营造出血海的假象?又为什么不怕人识破地用了红染料?
↑返回顶部↑
黄昏的流转辉光自纱幔间透进来了几分,正朔无言望着蒲风远去的背影,一时又回想到多年前,端怀王,也就是他的桐儿经他考完了学回去,亦是这样背影清瘦地自大殿中离去……又是因为好读杂书被他痛打了手掌,因为给偷偷烧纸的宫女求情而在殿门口罚跪……他还曾半夜带着桐儿换了便服溜去了上朝的车马道上捉蟋蟀,因着这事儿还被御史的那帮老顽固写了劝奏……多年之后,他便是看到了蒲风为救农夫和民妇顶撞上级,甚至比起她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写了什么“禁-书”。在他做了数十年帝王的死寂心中,他宁可相信蒲风的确是端怀王的遗女。不然,便是有些太对不起他的桐儿了。
这一点藏在心底的遗憾算是解了,几乎悄无声息。
纵然,这一切都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他的大行而永远被湮灭在了这繁世中不为人知……所谓帝王也无非如此了。
丧龙钟作响的时候,蒲风正带了几个衙役在阜成门边的一小块空地上勘察着血案。即便是奔赴大内也很重要,但她还是把手头的案子先看了。
顺天府新走马上任的推官乃是正朔三十年的进士唐邝,因着此案的死者身着了七品的常服,便依律将此案上报给了法司。
正巧就落到了蒲风手里。
然而她到了现场就意识到了,此案的疑点并非是死者的身份,而是这凶杀地的现况。她刚到了此地,既不让衙役私自践踏现场,也不允许仵作冒昧验尸。
这里的雪积了足足有一拇指深,尸体周边没有脚印,而死者的手足均是裸露在外且被人割断了筋脉,可见凶手的作案时间或在刚下雪的时候,或在此前。
可这些倒也是常见的状况,只有一点未免过于不同寻常了——死者身边的血迹实在是太多了些。
即便他是血尽而死在此的,依着他这个身段的血量,最多也不该超过一个寻常木盆的量,倾倒在地不可能留下丈余长的血痕——也就是说足足有四步之长的一整片区域内全部都被死者的血浸染了……唐邝立在蒲风身后,问她有没有可能是热血将薄雪融化成了血水,故而两相融合形成了这样大片的血痕?
蒲风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反而蹲下了身去下手蘸了一丝尚未完全冻结的血水捻了捻放在了鼻子边。
果然,并非是单纯的人血……
自此前杀尸案之后,她便顺道学会了辨识人血与牲畜血之间的味道差异。只不过此案中掺杂入血的并非是什么猪血牛血之类,竟然是朱红色的染料。
为什么要营造出血海的假象?又为什么不怕人识破地用了红染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