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3 / 4)
殷长阑没有探究身边内侍的心路历程,靠在御辇里微微地闭了闭眼。
郑太后在宁寿宫的前殿里见了他,态度极其的尊重恭敬。
殷长阑虽然知道了郑太后的慎重态度,亲眼见到的时候依然觉得心里微微地触动了一二。
郑幼然这个人,做起事来看上去没什么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时常出乎人的常理之外,但细细地品来总有种“不外乎情”的至性。
偏偏这个人看上去又实在不像是个至情至性的人。
这样的人礼下于人,所求想必不菲。
他微微一哂。
郑太后与他隔着桌子落了座,挺直的肩膀微不可察地塌了一下,又很快重新绷紧了。
她于泰安十五年入宫为继后,当年也不过十六、七,到今年三十余岁,容貌并不见老态。她的生/母是殷氏的公主,因此她的容颜里也有些殷氏皇族世传的凉薄俊美,让她看上去颇有些意气。
殷长阑眼睫低垂,不动声色地等着她说话。
郑太后没有让他久候,只沉默了片刻工夫,就开门见山地道:“哀家听说有人在打着睿儿的主意,想要行周、召之事,不知道皇帝心中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
她一面说着话,目光紧紧地盯在殷长阑的面上,不想错过他脸上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
殷长阑却像是什么都没有感觉到似的,慢悠悠地道:“母后这话说得朕吃了一惊,竟不知道是从何起的。”
他这样平静无波,让郑太后手指微微地颤了一下。
她面上并没有显出来,而是徐徐地吁了一口气,继续开口道:“哀家与皇帝虽然不是骨血至亲,但也算是有一场母子缘分。哀家今日托大,叫你一声‘皇儿’,也请皇帝看在这场情分上,我们母子之间说一说话。”
↑返回顶部↑
郑太后在宁寿宫的前殿里见了他,态度极其的尊重恭敬。
殷长阑虽然知道了郑太后的慎重态度,亲眼见到的时候依然觉得心里微微地触动了一二。
郑幼然这个人,做起事来看上去没什么章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时常出乎人的常理之外,但细细地品来总有种“不外乎情”的至性。
偏偏这个人看上去又实在不像是个至情至性的人。
这样的人礼下于人,所求想必不菲。
他微微一哂。
郑太后与他隔着桌子落了座,挺直的肩膀微不可察地塌了一下,又很快重新绷紧了。
她于泰安十五年入宫为继后,当年也不过十六、七,到今年三十余岁,容貌并不见老态。她的生/母是殷氏的公主,因此她的容颜里也有些殷氏皇族世传的凉薄俊美,让她看上去颇有些意气。
殷长阑眼睫低垂,不动声色地等着她说话。
郑太后没有让他久候,只沉默了片刻工夫,就开门见山地道:“哀家听说有人在打着睿儿的主意,想要行周、召之事,不知道皇帝心中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
她一面说着话,目光紧紧地盯在殷长阑的面上,不想错过他脸上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
殷长阑却像是什么都没有感觉到似的,慢悠悠地道:“母后这话说得朕吃了一惊,竟不知道是从何起的。”
他这样平静无波,让郑太后手指微微地颤了一下。
她面上并没有显出来,而是徐徐地吁了一口气,继续开口道:“哀家与皇帝虽然不是骨血至亲,但也算是有一场母子缘分。哀家今日托大,叫你一声‘皇儿’,也请皇帝看在这场情分上,我们母子之间说一说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