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同时,随船带来的还有数量庞大的粮食物资,一定程度上解了京城粮食紧缺的燃眉之急。

  君权天授,既然自家父亲要做这个皇帝,那就确保他毫无争议的坐上皇位,一切成定局无人可动摇。既添了一层光环,同时也稳定了人心,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这些都是差强人意的旁攻,最重要的还是改善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吃饱穿暖。百姓的想法有时候是很朴实的,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当皇帝无所谓!

  等建武帝御驾亲征后,韩缜一头栽进了建设兴朝,改善民生的计划中,还要努力做好建武帝后方的钱袋子,随时保证他的后勤充足!

  赋税方面在经过甄太师主持的田赋税收改革后,形势趋于稳定,大大缓解了矛盾,韩缜也不想轻易再动这一块。如今国家急需的还是稳定发展,再对土地对手只怕会引起动荡,他倾向于等时间流淌过后,能用一种更适宜灵活的手段置换地主的土地,慢慢的实现土地的国有化。

  韩缜从来不是一个大胆冒进的人,步子迈大了只会扯着蛋,他更愿意暂时搁置留待以后时机成熟再说。

  官员吏治方面,韩缜命李钦为吏部尚书,清查官员任上腐败,建立考核制度。多启用实干的能吏,淘汰无能的官员。比如成立廉政部,对官员加强监督,鼓励官员财产公开,添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

  古代更多的是百姓对官员的敬畏,做官浑然不是为国为民,而是成了老百姓的天。只要当了官,就是一个天一个地,高低贵贱立现。

  吏部增添了一项工作,就是考核官员的思想教育,什么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什么是为民做主,官员的本质是履行国家的管理职能,为百姓做事。你们的俸禄,都是来自于百姓的赋税所供,百姓才是你的衣食父母。

  不管官员是不是真的认同这个观念,起码给记进心里去,还得背熟了,通过考试才能上任。就像是一根线,时不时的提醒你,如果有人能心怀敬畏而践行,也算起到作用了。

  同时,礼部在科举试卷上减少对书本理论典章的考核,而是更倾向于实干民生,比起文章妙笔生花花团锦簇,更重视朴实言之有物。

  另外,他考虑以后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撤销或削减学子取得功名后不纳税不徭役的特权,减少隐户的滋生。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只是计划。

  兵部更是忙得团团转,下去地方军营调访查证,凡是疏于操练的加以申斥,监督协助操练军队训练士兵。各大相邻的州府时不时的进行演武对赛,最后从各州挑选最厉害的部队,最后齐聚京城比武,胜了的奖励优厚。各军营热火朝天的操练训兵,尚武气息浓重,带着普通的老百姓也喜欢锻炼身体。

  总是,就是训练,训练,给了足够的军饷,你们好意思歇着!

  而韩缜最重视的无疑是工部,全国技艺最精湛,技术最高明工匠师傅都在工部,他们其中不凡有才智有创造的发明家。只是,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发挥,匠人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技术得不到发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