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支撑罗漪工作下去的动力,是她个人的新闻理想。

  当她可以将这个糟糕的世界变得更好一点时,她就不该对这人世间袖手旁观。

  北京作为首都,这些年渐渐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河北地区。

  北京的天是蓝了,可河北却难见天日。

  这场肺炎,让罗漪深刻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和健康为代价,这句话说起来沉重,真正落到每一个人头上时,更加沉重。

  如果她不去报道这种事,那大家可能还沉浸在北京抗霾成功的喜悦中,河北的挣扎与嘶吼却被雾霾尘封。

  毕竟北京的话语权比河北重太多太多了。

  正因如此,罗漪理解叶潇扬的选择。

  一个人有能力改变世界却不作为,是不思进取。

  人的一生总共就这么些年,当米虫也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也是。

  她想像他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其实罗漪本可以去美国做叶潇扬的伴读,做他身边的小女人。

  但她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他的附庸。叶潇扬明白这一点。

  罗漪一边养病一边写作,病好得差不多了,文章也写完了。

  这篇《雾霾阴影下的河北》,长达三万字,字字椎心泣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