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裴大娘气呼呼而去,见小儿子两口子送来的东西,立刻阴转多云,有了笑模样。

  旁的罢了,柞蚕丝为原料织造的茧绸却是难得的,野蚕食山中椒、椿、樗、柘、柞、槲等树叶后产柞蚕丝,所成的织物有着“轻薄如纸,柔轻如绵,不褶不皱,活颤拂扬,离皮离汗,坚固耐穿”的优点。

  见婆婆笑得高兴,杜芊芊想着,倒也好哄,不过两匹茧绸就皆大欢喜了,看来婆媳关系也没那么难处理。

  只不过等小两口一走,裴大娘和李菊花就商量开了,既为“计谋”成了而得意,看来服软这招的确管用,自以为拿住了七寸,又讨论着茧绸做夏季衣裳最好,先紧着柱子做身新衣裳赶在小暑之前穿。

  第546章 中秀才

  “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

  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

  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

  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一夜间。”

  尽管不是要唱《诗经》中的“鹿鸣”诗的鹿鸣宴,但今儿个却是吴府扬眉吐气的好日子。四月里由省里提督学政主持的院试发榜了,吴家少爷——吴文博中了秀才!

  通过院试的童生皆被成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读书人勤学苦读到了这一步就算是有了功名,一举进入士大夫之流,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同为秀才也是分等级的,成绩最好的是“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钱粮,吃上了公粮;其次称“增生”,无官中粮食供给,“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最末等“附生”。

  吴文博虽未跻身头等“禀生”,却也博得了“增生”。寒门学子都指望着官中每年那四两银子养家糊口,可对于吴家这样家底的人家来说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列,别说吴文博只是“增生”,哪怕只是“附生”也值得家里大摆宴席庆贺一番了。

  家里的厨子没用,特意请了位梅先生,乃祖中过举人、乃父也中过秀才,即便称不上簪缨世家,在县里也算得上书香门第,自己本人也是秀才出身,精通骈文、且诗词颇通,庋藏了不少古玩字画。靠着祖上三代的财富积累,干的都是些笔墨闲差,有钱有闲,朵颐福厚。平日里最爱钻研饮馔,窃搜冥想,自己琢磨出了不少菜品,可称得上会品会做的老饕。

  吴典吏素日里与之交好,特请来为自家儿子备了一顿庆功宴,倒是十分有面儿长脸的事。

  菜品究竟妙在何处?譬如但凡上档次的宴席上总也少不了鲍脯。这位梅先生所做的红烧鲍脯鲜嫩滑软,鲍鱼边里犹如啖蜂窝豆腐,正中圆心嫩若熔浆、色如琥珀,栾县丞吃了也大赞极品,因与这位先生也素来相识:“请梅先生也入席喝几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