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的事件曾经真实的发生在曾经的她曾经的世界,大饥荒带来的结果便是大逃离和移民潮, 那些百姓被迫朝着新大陆转移, 进而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所以, 即便是一种粮食的产量再高,也不能选择让百姓全部种植这一种粮食,而放弃其它的粮食不去种植,最终必将酿成大祸。

  很多时候, 还是要防患于未然的好。

  "你说的有道理,可是一旦百姓真的在种植后发现这种粮食的产量高, 能够让自己不再饿肚子,他们是不会放弃这种粮食,而选择地产量的其它作物的, 即便是朝廷下了明文的规定,很多百姓还是为了能吃饱肚子, 不饿死,选择违反朝廷规定而挺难走险的。"天和帝皱眉道。

  虽然他明白元嘉所说的危害之大,但是却更清楚的知道,粮食的诱惑力比任何金银财宝更令百姓心动。

  有了粮食,才能活下去啊,才有资格去谈及其它。

  "所以,我希望朝廷能够颁布政令激起百姓的对改良良种和农具的热情。"沈皎却是不忙,从容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从古至今,各种的粮食都是一直处于增产的进程中,这是百姓对于粮种的不断引进和改进,对农具的创新与改善,对比春秋战国,现在的产量无疑高出一大截,甚至是比前陈,大齐的粮食产量也要高出很多,这其中皇舅舅和大齐历代先皇休养生息,体恤百姓的政策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也和百姓的自己的创造分不开。”

  “所以,只要皇舅舅颁布大力嘉奖鼓励百姓对粮种和农具的改革,相信百姓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惊喜。”

  “而且大齐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是根本,也是最符合国策的,元嘉私以为这样做,并没有影响到大齐的政策和根基。”

  对于不动摇国本的政策,只要是对得,在她看来施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天和帝沉吟了许久,对着沈皎道:“你这是要鼓励发展农事,民乃立国之本,却是需要重视和发展。关于此事,你拟一个奏章上来。”

  “是,元嘉领命。”沈皎高兴地领命道。她知道,天和帝同意了让她拟奏章,就是基本上同意了她的建议,剩下的具体的实行就是天和帝和内阁以及六部商讨的结果了。

  之后,沈皎和天和帝接着对此事的奖励措施细聊后,又叙了会儿话,便告退了。

  回府后,沈皎首先将天和帝赦免施二等人的消息,派人告诉了他们。她知道对于官奴之身的人,没有什么是比脱去奴籍身份更令他们感到高兴的。对于这些人来说,再多的金银财宝都无福消受,自由之身才是他们一生的奢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