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2 / 4)
皇城邮局负责人作为滕州使者入宫祝寿,一早起来紧张地把自己的衣着检查了好几遍才忐忑地出门。
到了宫宴地点外头,滕州使者被一视同仁地安排在其他藩王使者堆里,相比其他人身后堆着的寿礼,他带着的东西着实寒酸:一封厚厚的信、一套薄薄的金丝邮票、一张标注有沿途六十个驿站所在位置的长安直道舆图。
所谓上行下效还是有道理的,李泰和李元婴不太对付,李泰的使者也看李元婴那个忐忑不安的使者不太顺眼,开口讥讽:“听说这么多藩王里数滕王殿下最富裕,怎么只给陛下献这么点东西?几张薄薄的纸就拿来当寿礼,把陛下当什么了?”
滕王使者有些富态,瞧着是个脾气很好的胖子,闻言也没生气,只一脸笃定地表达对李元婴的信任:“殿下选这样的寿礼想必有殿下的道理。”他们对李元婴的信任是近乎盲目的,不仅因为李元婴是大唐亲王,更因为李元婴是李元婴——是哪怕胡闹也总能胡闹出好结果的李元婴。
一想到这里,滕王使者的忐忑和紧张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挺直的腰杆和满脸的骄傲。
这时终于轮到他们这些献礼的使者入内。
作者有话要说:
四侄子:为什么每次都拉我出来?
小王爷:大概你长得比较像反派
194、第 194 章
献寿礼这种事年年都有一次, 虽然李二陛下口上说不需要, 但宫宴一开, 该献礼的还是要献,人不能到的便派使者赶回来。
好在李二陛下一般不怎么展露自己的喜好, 只要送到就点头收下, 因此这么多年来基本没出现攀比寿礼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李元婴有资格当众献礼之后隐隐有改变的趋势。
要论谁最爱在寿礼这件事上最爱闹幺蛾子, 那肯定非李元婴莫属, 他往往不是闹出点大动静来, 就是送上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引得全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过去。
然后, 也不知怎么回事, 他们的钱就不是自己的了,不是被忽悠着买茶叶,就是被忽悠着出钱修路铺桥。
↑返回顶部↑
到了宫宴地点外头,滕州使者被一视同仁地安排在其他藩王使者堆里,相比其他人身后堆着的寿礼,他带着的东西着实寒酸:一封厚厚的信、一套薄薄的金丝邮票、一张标注有沿途六十个驿站所在位置的长安直道舆图。
所谓上行下效还是有道理的,李泰和李元婴不太对付,李泰的使者也看李元婴那个忐忑不安的使者不太顺眼,开口讥讽:“听说这么多藩王里数滕王殿下最富裕,怎么只给陛下献这么点东西?几张薄薄的纸就拿来当寿礼,把陛下当什么了?”
滕王使者有些富态,瞧着是个脾气很好的胖子,闻言也没生气,只一脸笃定地表达对李元婴的信任:“殿下选这样的寿礼想必有殿下的道理。”他们对李元婴的信任是近乎盲目的,不仅因为李元婴是大唐亲王,更因为李元婴是李元婴——是哪怕胡闹也总能胡闹出好结果的李元婴。
一想到这里,滕王使者的忐忑和紧张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挺直的腰杆和满脸的骄傲。
这时终于轮到他们这些献礼的使者入内。
作者有话要说:
四侄子:为什么每次都拉我出来?
小王爷:大概你长得比较像反派
194、第 194 章
献寿礼这种事年年都有一次, 虽然李二陛下口上说不需要, 但宫宴一开, 该献礼的还是要献,人不能到的便派使者赶回来。
好在李二陛下一般不怎么展露自己的喜好, 只要送到就点头收下, 因此这么多年来基本没出现攀比寿礼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李元婴有资格当众献礼之后隐隐有改变的趋势。
要论谁最爱在寿礼这件事上最爱闹幺蛾子, 那肯定非李元婴莫属, 他往往不是闹出点大动静来, 就是送上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引得全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过去。
然后, 也不知怎么回事, 他们的钱就不是自己的了,不是被忽悠着买茶叶,就是被忽悠着出钱修路铺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