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然然上道地拿出一包东西放在柜台上,偷偷塞过去。阿姨用手一按,软软的像点心,立刻收进兜里:“烟有钱都能买,酒可得有门路才行。”

  柜台里的烟品种可不少:两三毛的大前门,恒大,香山,八达岭,一毛多的工农烟,绿叶,黄金叶,最便宜的是丰收牌香烟。

  九毛九的中华烟,六毛七的礼花烟,六毛三的牡丹烟,还有两三毛的大前门,恒大,香山,八达岭,一毛多的工农烟,绿叶,黄金叶,最低的还有几分钱一包的丰收牌香烟。而贵价的牡丹要六毛三一包,礼花烟是六毛七,更贵的中华烟据说是九毛九,但这种小店里可没有,得去商场里买。

  茅台是七块八一瓶,可店里明面上是不卖的,要悄悄儿在底下流通。这茅台酒在北京只要七八块一瓶,弄到黑市上可能卖到二十以上的高价。而放在后世,一瓶七三年的茅台酒,那是天价。

  林然然跟售货员阿姨小声商量了一会儿,约定过两天来取。这才还了汽水瓶,三人离开了副食品店。

  走了七八分钟就到了琉璃厂。琉璃厂和潘家园都是老北京十分有名的古玩市场,现在却是一片萧条。街上的铺子基本都上了门板,零星开着两三家国营古玩商店,主营碑帖字画。走近前一看,门口挂着牌子:内部营业,接待外宾。

  其实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琉璃厂基本正常营业,只是那时候的老百姓糊口尚且艰难,有能力光顾的只有少数高级干部和文人。到1960年,文物行业几经调整,最后统一划归为北京文物商店管理,北京基本没有私营的文玩商店和旧书店了。还有家收归国营的典当行开着门,里面的老头儿拢着袖子打盹儿。

  虽然没有想象中的热闹,在这儿闲晃悠的人却也不少。林然然一眼看去就知道,这些人也是倒爷,在这儿找生意呢,还有许多游手好闲的小年轻在逛。毕竟这片儿还有几家布店和成衣店、供销社,也有卖零嘴儿的。

  林然然大失所望,小秋和谢绯道:“你们两个随便逛逛,我去那典当行里看看。”

  “好。我们就去那边的成衣铺店看看,然然姐你待会儿去那找我们。”谢绯一颗心早飞到成衣铺子去了,拉着小秋就跑。

  林然然走进典当行里,还是老典当行的装修,只是过去高高的柜台和隔板被撤掉了,换成普通副食品店的那种桌子,方便顾客和工作人员交流。

  那老头儿一看就是过去的老朝奉,胡子都花白了,眯着眼打盹儿。

  林然然轻轻咳嗽一声:“大爷。”

  “有什么要当的?”老朝奉花白胡子里嗡出一声儿,眼睛还是闭着。

  林然然倒没想卖东西,被他一问就拿出在废品回收站收的一个瓷制粉盒子放在桌子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