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算是在上海,他建了孤儿院,救了一些在外面流浪的孤儿,让他们得以活命,但之前的那个冬天,路边依然会有孩童的尸体。

  穷苦人家的孩子病了之后,看不起病,很容易就会夭折。

  又因为孩子死了,是不能办丧事的,也办不起,很多人家就会直接把孩子的尸体扔了……

  至于老人,挨不过冬天那就更正常了,同时,因为贫穷,此时凶杀案之类的也很多。

  一开始只想偷一把米,被人发现之后杀人全家这样的惨案,穆琼都在报纸上看到过。

  正是这一切,让穆琼在得知英法两国如同历史一般,从山东带走了许多劳工的时候,虽难受,但不至于不能接受。

  可是,自己的祖国被欺压,自己的同胞被当成炮灰消耗品,这实在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情。

  所以穆琼现在打算写小说,他也只能写小说了。

  穆琼当初为了对付日本人,曾以旅顺大屠杀幸存者的身份来写文章,这次用的方法也差不多。

  穆琼最终决定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来写这部小说。

  在一战期间,有很多洋人同情中国劳工,还有人跟中国劳工成了朋友,甚至有劳工留在欧洲,娶了那里的女人为妻……他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来写这部小说,更容易让人接受。

  穆琼打算以一个来中国购买西林送去欧洲的美国人上了一艘载满中国劳工的船为开头,然后写这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遇到的种种感人的事情。

  为了能让这部小说顺利在欧洲出版,他不能只写中国劳工不说,甚至还要在小说里美化一下英法两国的人,不写太多劳工们遇到的苛待。

  没错,这部小说,要想办法在欧洲出版。

  劳工的事情,在国内大肆宣扬,除了让国内的人群情激奋以外,没有其他好处。只有让英法两国的普通民众知道中国人的付出,这样才能让这两个国家的上层,不能抹杀中国的功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