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的话现在基本就是镇上的标杆,所有人几乎都有一个共识:想赚钱?听江舟的总没错。

  因此,第二天陆陆续续有学子来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个镇上的人好似没看见他们一样,全都在正常地劳作,只有在路过某处的时候才有个穿的干净朴实的书生打扮的人走上前来问:“几位需要向导吗?”

  几个人对镇上不大熟悉,便道:“要。”

  书生便开始带着他们游逛:“几位从哪来?”

  有人答:“从汾城来,听说这里和外头不大一样,所以想来转转。”

  书生便笑:“听说汾城是有名的才子之乡,诸位想必各个都文采斐然。”

  没有人不爱听吹捧和夸赞,尤其还是同行的,几个学子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意:“谬赞了,这一带比较出名的地方有么?”

  书生便道:“看诸位才子是吃喝玩乐,喜欢哪一方面了。”

  有人问:“吃又如何?玩又如何?”

  “吃自然要去城东,那边有一条街的美食,更有江都尉的火锅店和海底捞,若是你们半夜睡不着饿了,还能去码头那一块试试东哥儿的烧烤店。”书生接着道:“若是想玩,不如在码头上租上一艘小船,在细河上游览一番,若是诸位有墨宝留下更好,船上有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岸上柳荫里也有专留存这些的小摊子,若是有留下的公认写的好的,还会誊写了贴在告示栏里,供过路的学子瞻仰。”

  还有这等好事?

  他们读书人,追求的不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吗?没想到这儿还有现成的出名方式,顿时有了兴趣。

  一行人便催促着往细河那里去,一上船就感觉出了不一样,普通的渔船都是破烂不堪的,船舱里还会有浓重的鱼腥味,而这些用来游湖的船却不一样,这些船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视野也开阔,能容得下好几个人而不会凑手凑脚,也果然有上好的笔墨纸砚,只要付了钱就能用。

  外头湖光山色,里头轻舟油蓬,几人顿时诗兴大发,倒也吟了几首好诗。

  导游的书生就笑眯眯坐着不掺和,偶尔被提起才作两句诗,虽然不算好,但也勉强过得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