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3 / 7)
作者有话要说: ——后世番外小剧场——
“……先前我们说过,黎池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诗人。但是近来历史学家在研究他早年的日记时,为其贞文二十二年冬的一篇日记,而感到深深震撼!”
“‘瀚海善战,因其善养马,若使其牧羊,何如?’这句话是那篇日记的开头,意思很简明:瀚海国人善战,是因为他们擅长养战马,如果让他们养羊,会如何呢?”
讲台上教授讲到这里,台下的一学子惊呼到:“这样的话,瀚海人的战力就会大大降低!比较一下大燕前期,中后期与瀚海的战事胜负……”
教授点点头,继续讲到:“对,大燕前期,瀚海是大燕北方的劲敌,大燕中后期,瀚海是大燕的羊毛工业供应商,已经不能对大燕产生威胁。而这一切,都只缘于贞文二十一年,黎池会晤瀚海,运回来的万斤羊毛线。引起了一股穿羊毛衣的潮流,商人跟风逐利,第二年时从北方运来更多羊毛线,以后逐年增加……”
“可以说,大燕羊毛产业的发展,伴随着的是瀚海战力的下降。而这一切,黎池早在贞文二十二年的日记中提到了,事实上这就是他一手促成的,不费一兵一卒就将瀚海彻底削弱……这心计,说黎池军事家也不为过了……”
第145章
在开始放为期三个月的返乡探亲假之前,还有‘散馆‘考试。
经朝考进得翰林院的庶吉士,在三年翰林官期满之后,有一次‘散馆‘考试。成绩优异者,被授以编修或检讨等之职,其余则分发给六部和都察院等为给事中、主事或御史等职,又或者外放府县做地方官。
三年已满,钟离书和明晟成功通过‘散馆’考试,留在翰林院,成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一同进来的另一钱姓庶吉士,没有经过‘散馆’考试,被分到都察院,做了外驻剑南行省的监察御史。
而原本就已经是有阶品官职的一甲三人,他们不是庶吉士也就不用‘散馆‘考试,但三年翰林官期满,照例还是要有个变动的。
榜眼孙玉林和探花李乾桉,两人都由正七品编修,升至了从六品修撰之职,依旧留在翰林院。
而状元黎池,在三年翰林官的第二年上,就已经官升两级,成了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可是这次散馆时,依旧也升了他一级,并离开翰林院,做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
自黎池连升两级之后,后来的一年多里,他都很低调,甚至还受过弹劾,因而停职在家有月余。可三年翰林官一满,依旧官升一级成了六部郎中,且还不是礼部或工部这类清闲的部门,而是六部中权柄仅次于吏部的户部郎中。
朝堂上很有一些官员,认为黎池已然沉寂下去,但经过这次的升官,又认识到黎池依然是简在帝心的。
↑返回顶部↑
“……先前我们说过,黎池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诗人。但是近来历史学家在研究他早年的日记时,为其贞文二十二年冬的一篇日记,而感到深深震撼!”
“‘瀚海善战,因其善养马,若使其牧羊,何如?’这句话是那篇日记的开头,意思很简明:瀚海国人善战,是因为他们擅长养战马,如果让他们养羊,会如何呢?”
讲台上教授讲到这里,台下的一学子惊呼到:“这样的话,瀚海人的战力就会大大降低!比较一下大燕前期,中后期与瀚海的战事胜负……”
教授点点头,继续讲到:“对,大燕前期,瀚海是大燕北方的劲敌,大燕中后期,瀚海是大燕的羊毛工业供应商,已经不能对大燕产生威胁。而这一切,都只缘于贞文二十一年,黎池会晤瀚海,运回来的万斤羊毛线。引起了一股穿羊毛衣的潮流,商人跟风逐利,第二年时从北方运来更多羊毛线,以后逐年增加……”
“可以说,大燕羊毛产业的发展,伴随着的是瀚海战力的下降。而这一切,黎池早在贞文二十二年的日记中提到了,事实上这就是他一手促成的,不费一兵一卒就将瀚海彻底削弱……这心计,说黎池军事家也不为过了……”
第145章
在开始放为期三个月的返乡探亲假之前,还有‘散馆‘考试。
经朝考进得翰林院的庶吉士,在三年翰林官期满之后,有一次‘散馆‘考试。成绩优异者,被授以编修或检讨等之职,其余则分发给六部和都察院等为给事中、主事或御史等职,又或者外放府县做地方官。
三年已满,钟离书和明晟成功通过‘散馆’考试,留在翰林院,成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一同进来的另一钱姓庶吉士,没有经过‘散馆’考试,被分到都察院,做了外驻剑南行省的监察御史。
而原本就已经是有阶品官职的一甲三人,他们不是庶吉士也就不用‘散馆‘考试,但三年翰林官期满,照例还是要有个变动的。
榜眼孙玉林和探花李乾桉,两人都由正七品编修,升至了从六品修撰之职,依旧留在翰林院。
而状元黎池,在三年翰林官的第二年上,就已经官升两级,成了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可是这次散馆时,依旧也升了他一级,并离开翰林院,做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
自黎池连升两级之后,后来的一年多里,他都很低调,甚至还受过弹劾,因而停职在家有月余。可三年翰林官一满,依旧官升一级成了六部郎中,且还不是礼部或工部这类清闲的部门,而是六部中权柄仅次于吏部的户部郎中。
朝堂上很有一些官员,认为黎池已然沉寂下去,但经过这次的升官,又认识到黎池依然是简在帝心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