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行腔华丽不失细腻,标志性的高腔流畅开阔,情绪饱满,韵味十足,堪称尽得梅花大鼓精髓!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亲提到《何必西厢》,就像文里所说,歌词是根据子弟书原文半改半编的,原文全篇比较长感兴趣可以搜一下,网上有录入。但是子弟书确实失传了,同题材的《梅花梦》评弹倒是能听到。

  第十八章

  那些相声门的前辈也有偷偷看直播的, 在这一段之后, 不禁按了按心口, 心有余悸。幸好刚才没有发言了,否则岂不是光速打脸。

  这个jesse简直有毒!有这本事你不早说, 还被叫了几个月花瓶!

  他们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半懂不懂充内行的人了,霎时间哑口无言。

  也不用这些人来解析了, 现场的掌声和叫好声就说明了一切。

  最妙的是,细细一品味,齐涉江唱的虽然是正宗梅花大鼓, 但和之前使的柳活儿里学唱京戏不同,他的梅花大鼓不像是模仿任何名家。

  非要他们评判, 这更像是一种新的风格!

  没人敢相信这是齐涉江自己创造的, 那可是开宗立派的本事, 只在心底暗道,难道是这人那说不出的海青师承传下来的?那倒是高人在民间了。

  他们不知道, 齐涉江作为子弟书唯一传人, 又是八十年前来的,什么现今流派都没学过, 自然是独树一帜。

  “好, 好!”待二人拆唱完, 周思禾笑眯眯地道,“你再单来段儿京韵大鼓,《红梅阁》会不会?”

  刘卿退开一些, 齐涉江点头,张嘴就唱:“细雨轻阴过小窗,闲将笔墨寄疏狂。摧残最怕东风恶,零落堪悲艳蕊凉。流水行云无异话,珠沉玉碎更堪伤。”

  《红梅阁》的文本也是打子弟书里来的,齐涉江熟得不能再熟了。

  京韵大鼓出名的大家很多,曾经也是大江南北红火过的,齐涉江唱得有些像穆派大鼓,要是内行细品,就知道那只是京戏底子导致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