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1 / 7)
人们总是喜欢快意恩仇的故事,竟然多是为王一猛拍手称快的。又有说当初主审官定是收了邻居贿赂,又有说邻居有亲戚在咸阳做大官的……总之,王一猛杀得好,杀得痛快!
而这桩大案发生在帝国心脏咸阳城的近郊,叫朝廷无法不注意。
一时间,凡是故事传到之处,人们都在等着王一猛的判决结果。
按照律令,王一猛必死无疑。
然而难就难在,他是为父报仇。
而此时虽然还未“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但是儒家“父子君臣”的观念,自产生之时就开始影响天下了。就连秦始皇立的石碑,都有采用儒家之说,劝导妇孺男子向善的文字。
王一猛为父报仇,占了一个“孝”字。
民意裹挟之下,此案所在县长官不敢擅断,层层上报,直至来到了皇帝的案几上。
此案的处置,看似只是一个案子,却直接影响帝国的价值观导向。
胡亥已经与群臣讨论了半日,看他们彼此谁都说服不了谁。
他听得脑仁疼,索性踱步来到了御书房,要试一试“下一代的智慧”。
嬴嫣时年八岁,与底下几个弟弟,都能听懂这个案子了。
“所以,照你们看来,这王一猛的案子该怎么判呢?”胡亥换了种更直接的语言,又道:“是杀了还是放了?是捉了关几年还是关到老?亦或者要表彰他呢?”
嬴嫣第一个起身,义愤填膺道:“他杀了四个人,当然要杀人偿命。他父亲死了,凶手只被判了七年,这姓王的不服气,应该再去告他呀!怎么能自己把四个人都杀了呢?”
胡亥道:“你说得很对。可是这王一猛上告过多次,都没有回信。他本是不识字的,状子都是找人代写的。最后无法才离家去习武了。”
↑返回顶部↑
而这桩大案发生在帝国心脏咸阳城的近郊,叫朝廷无法不注意。
一时间,凡是故事传到之处,人们都在等着王一猛的判决结果。
按照律令,王一猛必死无疑。
然而难就难在,他是为父报仇。
而此时虽然还未“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但是儒家“父子君臣”的观念,自产生之时就开始影响天下了。就连秦始皇立的石碑,都有采用儒家之说,劝导妇孺男子向善的文字。
王一猛为父报仇,占了一个“孝”字。
民意裹挟之下,此案所在县长官不敢擅断,层层上报,直至来到了皇帝的案几上。
此案的处置,看似只是一个案子,却直接影响帝国的价值观导向。
胡亥已经与群臣讨论了半日,看他们彼此谁都说服不了谁。
他听得脑仁疼,索性踱步来到了御书房,要试一试“下一代的智慧”。
嬴嫣时年八岁,与底下几个弟弟,都能听懂这个案子了。
“所以,照你们看来,这王一猛的案子该怎么判呢?”胡亥换了种更直接的语言,又道:“是杀了还是放了?是捉了关几年还是关到老?亦或者要表彰他呢?”
嬴嫣第一个起身,义愤填膺道:“他杀了四个人,当然要杀人偿命。他父亲死了,凶手只被判了七年,这姓王的不服气,应该再去告他呀!怎么能自己把四个人都杀了呢?”
胡亥道:“你说得很对。可是这王一猛上告过多次,都没有回信。他本是不识字的,状子都是找人代写的。最后无法才离家去习武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