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问为何项氏子弟如此恨蒙盐,还要从制度上讲起。

  胡亥是伪装起来的皇帝,仍是郡县制,身边的众臣也是不拘一格,如韩信这般,只要有能力,不管出身如何,他都会给予合适的职位,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而刘邦近似于草莽出身,用人更是不挑剔,只要愿意跟着他干的,来者不拒。虽然因为失了萧何,又失了韩信,但是归根结底,跟着刘邦,只要有能力,而且入了刘邦的眼,那也能出头。

  可是与胡亥和刘邦不同,项羽成事,本质上是六国旧贵族势力反扑。

  反扑成功,项羽也不会闲得没事儿去反思制度问题——成功了,那就是制度没问题啊!

  所以项羽沿用的,还是战国时期的贵族制度,也就是说,先用、重用的都是自家人。而外姓人,不管有多大的能力,始终都处于核心权力圈之外。

  一直以来,项羽对这规则维护得也很好。

  直到蒙盐的到来。

  蒙盐一来,就得到了项羽的信任。项羽力排众议,无视范增的谏言,给了蒙盐额外的兵马,并且允许他进入核心议事圈——这是在此之前,除了项氏子弟,没人能享受到的待遇。

  不提作为入关先锋,只蒙盐在跟随项羽东征齐国的过程中,表现也足够亮眼,更是叫项羽欣赏。

  一时间,蒙盐简直成了项羽的左膀右臂,心腹知己。

  这在项氏子弟看来,简直是鸠占鹊巢,不可容忍。

  借着秦王归来的机会,项氏子弟群起而攻之,企图把蒙盐和外来客搞走。

  楚国版本的逐客令眼看就要出现。

  项羽独坐帐中,撑头沉思,案上摆着喝了一半的冷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