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主管拍拍我的肩膀:“以后你就是四组的一员了,和同事多学着点。”

  在电信诈骗公司工作,需要自己购买资料。主管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资料,肯定想要赚得更多,这样能提高赚钱的积极性,让每个人更努力。”

  主管给了我几个“信息中介”的联系方式,让我自己去买信息。

  我越和“信息中介”接触,就越觉得心惊。个人信息售卖产业链之成熟,不断刷新我的认知。分行业“定点投放”:学生、股民、金融理财客户、产妇、家长应有尽有,群体不同,售价不同。

  当我说自己是个新人时,他主动向我推荐:“农村的钱少,大城市的不容易被骗,你买三线城市的吧。八百元可以买到一万条学生及家长信息,也可以用其他数据来换,例如三万条母婴信息换一万条学生信息等。”

  我说:“大哥你太牛了,你这些信息都是从哪儿搞的?”

  他说告诉我也不怕抢活儿,这行靠人脉。

  一、黑客。银行、机关、企业、学校的内部信息系统对他们来说很薄弱,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并打包出售的情况并不少见。厉害的黑客连icloud都能入侵。

  二、体制外“经手人”。安全漏洞最可能出现的地方,在合作单位或者外包业务环节。有些单位经常会用外聘人员,或者直接将业务外包,资料经手人太多,安全也就难以保障。比如学校把每年的体检承包给某个体检中心,体检中心的负责人转手就把学生的年龄甚至身高体重信息都卖了。

  三、“内鬼”。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各行各业都有这种人,他有可能就是你的同事,有可能是你的老师甚至领导——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钱都是赚的。

  前两种还可以预防,第三种真是防不胜防。

  我装傻充愣了五天,假装比较笨,一个人都没骗到。虽然有几个业绩好的“同事”每天对我冷嘲热讽,但我实现了打入的目的——接近那个南方姑娘。

  我每天都给厨师塞一些钱,让他采购时帮我带些零食,然后捧到姑娘那儿献殷勤。五天后,姑娘告诉我:“阿徐,虽然你对我很好,但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我说没事,我可以当闺密。

  一周之后,这姑娘对我打开了心扉——她把我当成可以倾诉的对象,告诉我她现在和一个比她大十岁的男人在一起,但总是两天才见一面,见面就吃顿饭。

  我问她是不是幕后老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