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2 / 7)
然而唯独崔相,便是方尚书再如何不服,甚至厌恶他,也只能无力地骂一句“虚伪”,却说不出任何实打实的污点。
“这世上哪来那般完美无缺的圣人君子?看上去完美无缺,不过是掩饰得好,没露出马脚罢了,偏世人皆把他当圣人,他还坦然受之,当真是虚伪至极!”
方尚书曾这样对方朝清说道。
方朝清没有反驳。
因为某种程度上,他其实是赞同方尚书的,太过完美的人,总让人觉得不真实。只是,不同于方尚书的是,他虽然也如此认为,却不会像方尚书那样,仅凭臆测便将人定罪。
眼见为实,他既未见闻崔相的污点,便不会仅仅因为“世上拿来那般完美无缺的圣人君子?”这样臆测的理由,而在心中将崔相视为一个伪君子。相反,既然天下那么多人都找不到崔相的“虚伪面孔”下的污点阴私,那便说明,崔相即便的确并非完人,他做的那些事,也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么崔相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而真正见到崔相其人,与其有了些浅显的接触后,他更是觉得臆测不可信,起码于国事民生上,崔相的确如人们所赞誉的那般,满腔热忱,忧国忧民。
所以,不管方尚书怎样说崔相虚伪,方朝清依旧十分尊敬崔相,甚至将其视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标杆和榜样。
便是后来崔相挟恩要求他娶珍娘,他也没有改变看法。
挟恩求报固然有失君子风范,但这也正说明了人无完人,而且无论如何,崔相帮了他是事实,哪怕是有目的的帮,他也依旧承崔相的情,再说崔相虽要求他娶珍娘,却也并未强逼,他仍旧可以回绝。
及至后来崔夫人身死,崔相气愤之下与珍娘断绝关系,甚至利用自身权势让方朝清在京中孤立无援,方朝清对崔相的观感依旧未变。
他只是对崔夫人用情过深,对女儿期望甚笃,所以才会对他这个导致崔夫人死亡、珍娘不孝的罪魁祸首厌恶恼怒。
这是人之常情,即便有失君子风范,其情也可悯。
便是后来又得知他与珍娘并未真正断绝关系,反而派人对珍娘加以保护,还让地方官任由珍娘驱使,致使珍娘犯下杀人害命的大错,也不过更加证明了他对女儿的爱。
↑返回顶部↑
“这世上哪来那般完美无缺的圣人君子?看上去完美无缺,不过是掩饰得好,没露出马脚罢了,偏世人皆把他当圣人,他还坦然受之,当真是虚伪至极!”
方尚书曾这样对方朝清说道。
方朝清没有反驳。
因为某种程度上,他其实是赞同方尚书的,太过完美的人,总让人觉得不真实。只是,不同于方尚书的是,他虽然也如此认为,却不会像方尚书那样,仅凭臆测便将人定罪。
眼见为实,他既未见闻崔相的污点,便不会仅仅因为“世上拿来那般完美无缺的圣人君子?”这样臆测的理由,而在心中将崔相视为一个伪君子。相反,既然天下那么多人都找不到崔相的“虚伪面孔”下的污点阴私,那便说明,崔相即便的确并非完人,他做的那些事,也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么崔相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而真正见到崔相其人,与其有了些浅显的接触后,他更是觉得臆测不可信,起码于国事民生上,崔相的确如人们所赞誉的那般,满腔热忱,忧国忧民。
所以,不管方尚书怎样说崔相虚伪,方朝清依旧十分尊敬崔相,甚至将其视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标杆和榜样。
便是后来崔相挟恩要求他娶珍娘,他也没有改变看法。
挟恩求报固然有失君子风范,但这也正说明了人无完人,而且无论如何,崔相帮了他是事实,哪怕是有目的的帮,他也依旧承崔相的情,再说崔相虽要求他娶珍娘,却也并未强逼,他仍旧可以回绝。
及至后来崔夫人身死,崔相气愤之下与珍娘断绝关系,甚至利用自身权势让方朝清在京中孤立无援,方朝清对崔相的观感依旧未变。
他只是对崔夫人用情过深,对女儿期望甚笃,所以才会对他这个导致崔夫人死亡、珍娘不孝的罪魁祸首厌恶恼怒。
这是人之常情,即便有失君子风范,其情也可悯。
便是后来又得知他与珍娘并未真正断绝关系,反而派人对珍娘加以保护,还让地方官任由珍娘驱使,致使珍娘犯下杀人害命的大错,也不过更加证明了他对女儿的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