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她长叹一声,“殿下九月里就满整十八了,这婚事……”

  安乐王的婚事,如今似乎真的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上头几位不表态,下边的官员就算生出心思,也不敢表露半分。当朝规定庶民之家男十六,女十四必须成婚。

  对于世家大族,倒是没那么苛刻,不过既然庶民如此,世家之间,男儿十六七岁也大多可成婚了,有些讲究的人家,或许会等到男儿加冠之后再迎亲,只是大多早早就把婚事定下了。哪里似如今的安乐王,虽说尊贵无比,却连通房也没得一个。

  “那一位,疑心得紧,不然当初太上皇也不会犹豫再三了……只可惜哀家无用,没什么可以让继儿依仗的,不然……”王太后说到此处,又叹一声,“罢了,再过一二年吧!许到了那个时候,上头那个就能安心了,不然你以为那一位既不给继儿差使,又不让他就番,拘着他在这京中,不时还召来宫里,岂是只图说话解闷?!”

  古嬷嬷听罢,又是无言,有的事情不是她们这样的奴婢能发表意见的,她们只管听着便是。

  “难得继儿对外人如此上心。”王太后看着那扇面上的兰花,忽得淡淡笑了,这安乐王说到底除了太后有孕那几年,都是王太后一手带大的,王太后原先想着自己今生怕是无缘得个孩子,一直尽心教养。

  若不是后边她有孕,身子骨实在太差,才将五岁的寒继送走。一来二去,寒继再回来时,王太后就觉着这孩子脾性变了,虽然还是和她亲,却是一副无欲无求,诸事不挂心的乖巧模样,看得王太后心疼。

  知子莫若母,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王太后起先就是照着皇储的风范去教养的寒继,哪里不知这孩子离了她几年,已是学会隐藏了本性,这宫中惯会捧高踩低,也不知那几年这孩子暗地里受过什么气,以至于性情都变了。

  “阿古,哀家想将你派到承安身边去,就……做她的教引嬷嬷。”王太后思忖了片刻,又道,“总是继儿上心之人,那贾家并不是个干净的,若是出了什么事,反是不美,待我问过继儿再说。”

  却说黛玉出了宫,黛玉一面等着消息是否还有省亲一事,一面吩咐荷姨娘让人去将南边的桂枝母子接来。荷姨娘原想着为了稳妥起见要不要让杨家去一个人,黛玉却说不必,随意派个人就是。毕竟桂姨娘和她生下的那个小子,并不是黛玉非要用的棋子,只是聊胜于无,人多了这唱戏才热闹。

  果然,没过多久这又有了消息,省亲一事,竟是准了!黛玉倒也好奇得紧,没了她林家的家财,这贾府如今拿什么来建这省亲别院,若是再打她的主意,黛玉倒也可以顺势将这贾府的脸皮都揭下来。

  这黛玉还不觉有什么,只等着看好戏,还不忘送份礼走走过场,以示恭贺。那边姜氏可就有些急了,毕竟黛玉从来于那贾府就是一块肥肉,还是一块就在嘴边,名正言顺就可以叼走的肥肉。不然先时林如海也不会如此殚精竭虑为女儿谋划了,不知仙逝的贾敏泉下知晓生养自己的娘家如今算计她的女儿,心中作何滋味?

  “莫要忧心,这丫头还小呢!那贾府不会如此急性。那荣国府倒也还有点家底,约莫会先过了省亲这一遭,再将玉儿谋划进去,填补贾府的亏空——或许还可以赚上一笔!”顾远劝姜氏不要忧心,这一时半会出不了什么大事。

  姜氏瞧着丈夫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心中郁结,便也不再理他。

  “哎呀!夫人你听为夫一言,若是这点门道都看不出,这点小事都应付不了,那丫头这些年也白看我那些书了——”顾远见姜氏扭头就走了,连忙追在后面解释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