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韩青松的跟人不一样,他是44斤全细粮。

  这样的好处就是,想吃粗粮,可以自己拿粮票换,一斤细粮可以换不等类的粗粮三到五斤,如果换红薯甚至可能七八斤。

  不过吃不饱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拿细粮票去换粗粮,毕竟粗粮多,回家人口多也能填肚子。

  他十五斤细粮票换了不到五十斤玉米粉和高粱面,另外一斤粮票三两油,他也都换了。

  粮管所那职工还主动跟他透露粮管所有福利,可以花钱不用票买煤油,最多五斤,一小桶。

  粮管所这种大的单位,都备着煤油,他们按定量一个月有几大桶。

  以前紧张的时候也不够,不过现在经济条件比60年代初好了很多,粮管所就很宽裕,不但自己职工可以发福利,多了的所长还能拿出去卖。

  这个不算违规,算他们的福利。

  当然,不是随便谁都能买的,基本还是要有地位或者有关系才能买到。

  乡下社员们要从大队里领煤油票,一个月也就三两到半斤,困难的时候一年也就五斤,非常紧张。

  城里一个月有一斤半,干部之类的自然要多一些,但是有些国营单位会发福利,比社员们待遇好很多。

  这就是城乡以及社员和国营单位的区别,所以老百姓都羡慕吃公家粮的,削尖了脑袋都想进城。

  韩青松换了粮食拎着煤油回大院,差不多晌午,开始吃晌饭。

  食堂也简单,馒头、面条、饼子,菜是大锅菜,基本都是当地时蔬,油自然比社员们吃得多,甚至还会有肉渣在里面。

  主食需要粮票加钱,菜只需要交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